大良人—白驹荣

家乡区县: 佛山市顺德区

白驹荣(1892年—1974年),原名陈荣,号少波,广东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小生表演艺术家,粤剧四大天王之一。

白驹荣(1892年—1974年),原名陈荣,号少波,广东顺德大良人,著名粤剧小生表演艺术家,粤剧四大天王之一。是著名花旦白雪仙之父。
是著名花旦白雪仙之父。白驹荣生于广东顺德区龙潭村,自小双亲去世,在大母韦氏身边长大,他当过“纸扎店”学徒,还在鞋店站过柜台。直到1911年他19岁时,他才跟“天演台”志士班的男花旦郑君可学戏。该班艺人吴有山见他聪明勤奋,认为有发展前途,便收他做徒弟。吴为培养和造就他成材,还亲自为他编写了首本戏《金生桃盒》。该剧上演时,又为他起了“白驹荣”这个响亮的名字。白驹荣擅演小生,对古老排场也颇为熟悉,先后加入“民寿年”、“国丰年”、“汉天乐”、“华天乐”、“周丰年”、“人寿年”等戏班。后搭班演出,成为省港名班国丰年台柱,与小生聪、千里驹齐名。1925年曾赴美国演出。

白驹荣出身贫苦粤剧艺人家庭,父亲是一位普通粤剧演员。白驹荣与金山炳、靓荣、千里驹、靓次伯等人同是把戏台演唱语言从官话改为粤语的前躯。二十年代初期已有小生王之称的白驹荣发展了"二黄"的腔调和板式,使唱腔更富特色,更以真嗓(平喉)代替假嗓演唱,音色优美清润,自创“白派”的演唱方式。
他的嗓音清越明亮,行腔婉转圆润,吞吐跌宕自然流畅,尾音拖腔,一气呵成,回肠悦耳,经过不懈的磨炼,二十年代初期已有"小生王"之称。他发展了"二黄"的腔调和板式,使唱腔更富特色,自成流派。
1946年54岁的白驹荣患"视神经萎缩"眼病双目失明,被迫离开舞台。1948年冬开始靠唱曲艺度日。解放后在政府的关怀下,1954年白驹荣出任广州粤剧工作团团长。期间他克服双目失明的障碍,靠着扎实的功底刻苦锻炼,熟悉锣鼓经和舞台部位,依靠听觉以及与同台演员的密切配合,终于重登舞台,继续演出达10年之久。虽双目失明但仍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令人赞叹不已。1958年起,担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兼任广东粤剧学校校长,悉心培养粤剧的接班人,为粤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代表作主要有:《风流天子》、《再生缘》、《泣荆花》、《二堂放子》、《龟山起祸》、《选女婿》、《金生桃盒》、《客途秋恨》、《落霞孤鹜》、《海角寻香》等。

辛亥革命时在香港油麻地演出,不久回广州。与师傅一起进“民寿年”大班,在四本《太平天国》中饰演“钱江将军”,上演以后,受观众好评。后与宝昌公司订了两年合同,又成了“国丰年”班的第二小生。后又被邀到“汉天乐”班。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luocj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78518031 撑顺德,我爱顺德人!!

白坚gor(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