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舞蹈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蒙古族的盅碗舞:
    蒙古族盅碗舞是蒙古族女子独舞,盅碗舞继承了元代或更早的舞蹈形式。蒙古族的女子身穿民族的盛装,头上顶着美丽的盘龙绣云碗,双手持盅动作轻盈地舞动而出。身姿如天边飘过的轻云,溪水中的浪花,动作也是尽显蒙古族女子的优美与风韵。舞蹈中的动作有软手、抖肩、碎步这些极具蒙古族风格的舞蹈动作。民间早期的盅碗舞质朴,而又简单,自娱而歌,即兴而舞,并没有太严格的约束,而现在,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使这种舞,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艺术魅力,而且更加的含蓄、优雅。

蒙古族的筷子舞:
    这种舞蹈流行于农村牧区,舞者手拿一把筷子,通过不断地把双手的筷子互相击打,来表演舞蹈,筷子可以敲击肩、臂、腰、腿等部位,具有力韵之美。当你看到舞者以半蹲姿势急速旋转回首击打地面的娴熟轻盈的舞蹈动作时,你会不由地为之赞叹。筷子舞打破了男性独舞的格局 ,现今已是男女群舞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草原人民剽悍、洒脱、率真的个性。

蒙古族的安代舞:
    这种舞蹈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一开始是一种乡村舞,据说,古时有一位牧民带着女儿寻医,当走到库伦旗时,车子陷入泥潭之中,不能前行,陷入困境的牧人,向前来帮组的人们哭诉原由。人们得知后围着车子边歌边舞,询问其病情,这时牧人的女儿在感召之下,走下车子与众人一起舞起来。在歌舞后,其病情开始好转,安代舞由此产生。在一开始,安代舞是驱除病魔、祈祷求雨的一种形式,经加工与提升后,艺术家将其搬上了舞台。

Cherryrui(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