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之龙川历史

家乡区县: 河源市源城区

龙川历史悠久,据《尚书》的《禹贡》篇记述,古时龙川属扬州南境,周初藩服,春秋为南越,战国属楚,称“百粤”。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敖山分注会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伦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伦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吴黄武元年(222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黄武五年(226年),吴分南海等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永安七年(264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东莞)郡,龙川析置兴宁县,仍属南海郡。废帝太和元年(366年),龙川析置雷乡县,均属南海郡。 南宋年间(420—479年),撤雷乡并入龙川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置河源、新丰县。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置梁化郡。龙川县析置雷乡县,均属梁化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总管府于龙川。隋开垦十一年(591年),总管府迁于归善,龙川并入河源县,雷乡并入兴宁县。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循州置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循州。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循州属之。天授二年(691年),废循州置雷乡郡,复雷乡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废海丰郡复循州。 五代南汉刘 乾亨元年(917年),循州析置祯州,循州治历迁设雷乡县(今龙川佗城),州县并存,仅辖雷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设置广南东路,撤雷乡复龙川县,属循州。宣和二年(1120年),龙川改雷江县,属循州。绍兴三年(1133年),废雷江复龙川县,属循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废广南东路设置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循州改路,治所仍设龙川城(今伦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循州路降为散州,龙川属循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置广东行中书省,惠州路改府,循州仍存,龙川属循州。翌年,废循州并入惠州府,龙川属之。洪武九年,广东行中书省改为广东布政使司,·龙川属惠州府。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龙川析置和平县,均属惠州府。 清雍正九年(1731年),龙川属惠州府。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惠嘉潮道,龙川仍属惠州府。 民国2年(1913年),废广东布政使司和惠州府,设置广东都督府潮循道,龙川属之。民国15年,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民国20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专员公署。民国26年,属广东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5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翌年,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1968年,属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至1985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1月至今属河源市。

Crescent冰(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