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拥有优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顺德历来就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外贸出口基地,这里出产的甘蔗、蚕茧、塘鱼曾在全省乃 至全国都享有盛誉。据《顺德县志》记载,早在宋代,顺德就以“鱼米花果之乡”闻名遐迩。明代,顺德凭借“桑基鱼塘”的种养模式,使缫丝业迅速兴旺起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缫丝业达到鼎盛期,并带动了民间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顺德因此而享有“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民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率先进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综合体制改革。顺德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被誉为“顺德现象”和“顺德模式”。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两度亲临顺德视察。在上级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顺德先后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向国际经济的跨越。1993年顺德被批准成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1999年顺德被广东省确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如今,顺德是珠江三角洲中部崛起的新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家具、燃气具和日用品生产基地,其中家用电器和燃气具两类产品产销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销量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顺德制造,中国骄傲:顺德制造业尤其突出,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顺德“中国燃气具之都”称号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顺德为“中国家电之都”称号 ,顺德又被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涂料之乡”称号 。顺德素有“广东四小虎”之一的美誉,据统计,1995年,顺德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达12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374.28亿元,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12.2亿美元,全市财政收入达18.1亿元,全市职工人均收入9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8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高达173.7亿元。2000至2003年均在中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居榜首。
2009年经济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93亿元,增长14.1%;工业总产值4289.39亿元,增长13.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60亿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49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29亿元,增长12.5%。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2]
2009年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参与珠三角一体化。南国西路主车道改造、大金山隧道、龙盘大桥等项目竣工通车,广珠城际轨道、太澳高速和一环南延线一期等顺德段工程已完成进度70%以上。13宗重点水利工程已基本完工。500千伏顺德变电站配套9回220千伏线路全线贯通,企业、居民用电得到保障。与中移动签约,5年内投入30亿元,打造“信息顺德”。铁腕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建立区镇联合储备土地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申报“三旧”改造项目30个,完成改造5个,土地潜力进一步释放。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大气质量持续好转,预计全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德胜电厂2×30万千瓦“上大压小”发电工程项目投入运营,对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起到关键作用。整治陶瓷、漂染、废旧塑料等行业。
新兴产业乘势而上。工业设计集聚发展,省区共建“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工业设计园等三大主体园区布局初具雏形。太阳能产业崭露头角,国家级太阳能应用系统中心等一批新能源研发机构相继进驻,杜邦、BP和伟景-SAPA等知名企业签约落户。龙头项目带动效应蓄势待发,浦项钢板、五矿-港中旅多尼尔房车项目相继签约,彩虹OLED2项目定位为华南区域总部并动工建设,宝钢制罐正式投产。
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02.77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为35.2%,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编制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与中外运、美旗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力源金属物流城、金錩国际金属交易广场、嘉安国际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基地投入运营,国通物流城18万吨大型冷库群首期投入使用。
2010年综合
一、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935.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23.6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7.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63.2:35.0。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任务较为艰巨,资源环境约束突出,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改善民生任务较为繁重。
二、农业
全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0.42亿元;水果种植面积6509亩;全年蔬菜产量114415吨;水果产量11111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523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95.06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1.06亿元;有限责任公司产值1228.94亿元,增长23.9%;股份有限公司产值1357.44亿元;私营企业产值652.13亿元,增长1.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1163.89亿元,增长18.3%;外商投资企业产值576.54亿元,增长13.5%。
四、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1.18亿元,与上年持平。 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37万吨;内河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70万人次;港口码头泊位个数84个。全年全区旅游总收入73.72亿元,旅游创汇3.56亿美元。全年共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70.6万人次。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67.5亿元,增长2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2.2亿元,增长7.6%。[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1.1%,肉禽蛋类下降18.7%,服装类增长15.6%,汽车类增长68.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8.1%,日用品类增长27.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1.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4%,通讯器材类增长3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5%,家具类增长2.9%,化妆品类增长6.9%,金银珠宝类下降40.4%。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86.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出口144.31亿美元,增长30.1%;进口42.28亿美元,增长11.9%。出口大于进口102.0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8.95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93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制造业占67.5%,房地产业占28.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0.5%,批发和零售业占2.9%。
2012年经济
顺德区预计全年实现GDP总值2338.8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9.9亿元,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亿元,增长1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5亿元,增长11.9%。
2012年,顺德勒流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02.07亿元,同比增长10.14%,其中五金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占全街道工业总产值的27.9%,家居五金业实现工业产值118亿元,占全街道五金业总产值的84.2%。其中,勒流广东东泰五金集团(简称DTC)荣获家居五金行业滑轨、铰链国内首个“中国驰名商标”,是五金行业的龙头老大,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家具五金生产商之一。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fengruizhua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