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一炬,可怜焦土 小时候,家住源城区上城街道的阿梅,听奶奶李金喜讲1940年左右和乡邻挑着担子“走日本”的沉痛往事。“那时,他们挑着担子走路去香港,一走就是十天半月。”阿梅回忆,“一路上都是难民,我奶奶走得脚底打满水疱。” 和李金喜老人一样,对于河源居民来说,对日本鬼子最深刻的印象,是轰炸,逃难。 市党史办副主任杨石健介绍,河源地区基本上没有与日军发生大的战役,给河源造成最大破坏的,是日军投降前从珠三角等地撤退逃亡所经时带来的兵燹。 五县一区伤亡损失概览 1940年11月7日,河源县城(今源城)鳄湖边,2架日机飞过,扔下炸弹一串。巨大的爆炸声中,血肉横飞,人们哭天呛地。这天,这2架日机,在县城排楼下、鳄湖边,共炸死3人,伤4人。 这只是当年常见的一个惨景。 整个抗战期间,河源遭到了日军空袭。空袭中,龙川有125人死亡,81人受伤;连平41人死亡,43人受伤;紫金县城遭空袭4次,死10人,伤7人;和平县城遭空袭2次,死24人,伤34人。 河源县(现源城区和东源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惨重。1931年,河源县共有人口270402人,1938年这一数字变为253647人,减少了16755人;而1944年,河源县人口锐减至181143人,比1931年减少89259人。 1938年至1943年,日军出动飞机64架次,对河源城进行轮番轰炸,投下炸弹253枚,炸死122人,炸伤116人,炸毁房屋978间。 《河源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显示:抗战时期,河源市人口伤亡15825人,25名以上妇女被强奸;其中,死亡461人,受伤445人,失踪22人,灾民14659人,238人被掳为劳工;社会财产损失159751175元(注:法币,折合1937年7月币值,下同;1937年,100法币可买两头黄牛),其中直接损失5516898元,间接损失153761210元。 抗战期间,就算不是沦陷区,人口伤亡和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如和平县,虽是大后方,也时遭日军飞机轰炸和过境日军蹂躏,纵使直接造成的人口损失不是很大,但人口却连年下降。和平县党史研究室分析,这一方面是由于县内年富力强的青年被征入伍,很多未留下后代,另一方面也有饥荒因素,1941年左右,和平连年饥荒,哀鸿遍野,造成很多人非正常死亡。 龙川县同样不属沦陷区,但多次受到日机轰炸,县博物馆还收藏有日军炸桥时未爆炸的炸弹一枚。1939年1月8日,《龙川日报》报道:“在敌机轰炸龙川桥与老隆镇的影响下,为市县政治中心的龙川县城,也曾有一段时期成为死城……”1940年圣诞节当天的《龙川民国日报》有标题云“敌机肆虐渡船头,商店成焦土”。 紫金县亦不是沦陷区,但与惠州所辖惠阳、惠罗、博罗相邻,因此,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1938年10月)前后,紫金县境曾多次遭受日军飞机轰炸和进犯,因此而死伤的有54人(死亡46人,伤8人)。1938年10月,日军派出6架飞机轰炸紫金县城,炸毁县***、县监狱、县教育科的房屋的东栅街、西栅街民房101间。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战期间,连平全县因战争造成人口伤亡一共为2777人,其中,死亡103人,受伤80人,失踪26人,难民2568人。另外,由于空袭,连平县城与外界的交通干线曾一度中断,致使连平大宗出口产品——蒜头在1939年的出口量为零,而空袭前年出口量为1000多吨。 半个多世纪后的寻亲记 日本侵略者给广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人妻离子散,直到现在,仍有那时失散的老人在找寻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后代。 源城区当时有大量来自“南(海)番(禺)顺(德)”的难民。源城区中小企业局局长黎小雄认识一些当年的“难民仔”,现在,他们大多已80岁高龄。 作为大后方的和平,也涌进了很多难民。林寨退休教师陈仰天说,当时难民整船整船地运来,以小孩居多。“当年逃到或是被贩卖到和平县的人群主要是走水路而来的香港、广州、佛山的广府人以及徒步逃来的潮汕人。那几年逃难时,一个村子都有三四百人的外来人口”。 龙川萧殷的嫂嫂孙氏,本是香港人,在抗日战争时逃难到了佗城。 进入新世纪,河源、佛山两地媒体曾联手帮助抗战时期流落河源的“港妹”和“南番顺”寻亲,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记忆模糊,能真正找到亲人的,寥寥无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