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城墙

家乡区县: 西安市碑林区

西安城墙(The Xi’an Circumvallation)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城墙内面积11.32平方公里,现被禁止开发,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城墙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1961年,西安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7月,西安城墙景区准备在古城墙上修建观光电梯引发公众质疑,但因手续不全被要求停工。

西安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

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隋高祖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大兴宫的修建拉开了大兴城修建的序幕,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始筑外郭城部分城垣。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即“大兴城”。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微笑的liuzhen(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