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现有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中小学校 267所。其中,小学220所,初中41所,普通高中4所,职教中心(职业高中)2所,教职工 7544人,在校生116940人。
近年来,镇平县教体局在市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按照“深化改革,巩固成果,强化管理,提高质量,求真务实,促进发展”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和机制创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成教育,提升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构建安全和谐教育氛围,实现了镇平教育的提质增效、协调发展。教体局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单位;被原国家教委及省政府授予“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及省政府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们的主要做法:抓“普九”夯实教育基础。建立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农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小学于2004年推行六年制,提前一年完成“五三”学制向“六三”学制改革;通过实行制度控辍及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毕业率99.17%;初中阶段入学率99.4%,毕业率98.2%;“三残”儿童入学率82.3%。抓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坚持把布局调整、学校建设与危房改造统筹运作,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十五”期间,布局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中小学校由445所合并为267所;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用于学校建设资金达926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18600平方米,薄弱学校得到加强。特别是33所初中钢架式学生食堂的建成和射频卡微机售饭系统的安装,大大改善了学生生活条件。抓管理提升育人质量。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创建规范化管理学校和“学校管理校校行”活动为契机,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四课、三优”活动为载体,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主线,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突出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意识,努力转变职能,构建了股室协作抓教学、上下联动提质量的工作机制和氛围,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抓培训增强服务功能。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贴近县域玉雕、地毯、金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累计培训人员40余万人次,推广技术项目486个。充分发挥工艺职专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优势,为实现“构建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县乡统筹共进格局”提供了特色人才和技术支持。抓改革提高队伍素质。以校长竞争上岗制、教师全员聘任制、工资分配等级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行,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和“四比四赛”活动蓬勃开展,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职工队伍已初步建立。目前,小学、初中、高中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8%、98%、93.4%,居全市前列。小学、初中高学历比率分别为58.1%、30.2%,比“九五”末分别上升43.8个和24.4个百分点。抓扶持膨胀民办教育规模。积极出台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引导与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目前,全县共有128所民办中小学及幼儿园,近万名在校学生。特别是一高中分校建设,将使我县普通高中在校生增加1800人。抓载体发展体育事业。利用重大节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及竞技比赛,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全县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推向顶峰;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和器材配置,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7.6%;投资40余万元在城区建立了五处体彩健身园,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县城居住人数的40%以上。
“十一五”时期是镇平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再跨台阶的关键时期,也是镇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深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教体局领导班子及全县广大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一定能把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