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油厂:“皇帝女儿不愁嫁”

家乡区县: 渭南市大荔县

今天,大荔县的企业很多,但有历史的,或产品质量一直被当地人叫得响的为数并不多。而地处县城东环路段的大荔县同州油脂有限公司,却是该县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新建的第一座油脂加工厂。从投产至今,每个时期在老百姓心中都享有盛誉。
用人们习惯的称呼,当地人仍然称这个油脂公司为———大荔油厂。
记者在搜集该县群众信得过的企业时,有一些群众极力推荐这个老牌油厂。可是前几天的一个上午记者赶到厂里采访时,在现场看到的几个场面,让人尴尬而感慨。
走进油厂董事长翟国升的办公室,里面有几个人正在说话。环顾四周,空间布置的很简单,却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办公桌背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大幅画像,下面是一个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手迹木质阴刻横匾。对面墙上是“梅兰竹菊”四个雕刻条幅。除此之外,再找不到其他有关本厂形象介绍的任何内容。乍一看,怎么也和群众信赖的油厂联系不起来。
记者正在纳闷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看样子他和董事长并不认识,是来谈一笔买卖,说一些相关事宜的。他要求董事长给他每公斤食油便宜1毛钱,理由是别人的油厂天天在做广告,他都没有去。而大荔油厂又没做广告他却来了。让油厂给他便宜的要求,一是表示油厂对他一片诚心的感谢,二是起码给他让出了一点广告费。但是,几经交涉后,翟国升还是没有出让半分钱的价格和他成交了。
由此,记者想起一个顾客讲的一件小事。说有一年秋季,她托一位和油厂关系很好的朋友从大荔油厂买了25公斤食油,目的当然是想物美价廉,但是开钱时才觉得价格和市场上其他品牌食油价格相同。心里虽然很不是滋味,但是碍于面子,只好把钱如数付给了朋友。心想,以后再也不找这位朋友办事了。可是在食用中她却真切感受到,这次买的油和往日买的油确实不同,不但油色清黄透亮无絮状物质,而且整个冬季都没有凝结。另外,拌凉菜吃到菜碟见底都不会有板结现象,一大桶油吃完也不见油渣。从此,她便成了大荔油厂的固定客户。
记者在谈话中得知,该油厂之所以“皇帝女儿不愁嫁”,其根本原因还是对质量把关很严。别的厂可能榨45公斤油,他们绝对只榨43公斤左右。所以,有些门市部经常摆两桶食油,一桶是他们的食油,另外一桶是比他们明码标价低的其他品牌、同一类型的食油。尽管如此,他们的食油仍然有自己的市场。
翟国升对记者的来意并不欢迎,他说本油厂眼下因诸多原因不能扩建,年产数量有限,所以在销售方面还不需要宣传,只想实实在在地开展生产。但是记者解释,本栏目不是有意要宣传他们油厂,而是在话说大荔县的时候,对该县类似于他们油厂的好企业和好品牌,都要进行话说的。它是本栏目宣传渭南的一个内容,也是本栏目对各县好企业的一个全市性展示。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老牌产品,不仅是县上的一个骄傲,而且老百姓也非常需要的。
经过记者的解释之后,翟国升董事长不说话了。可是记者让他找本厂的厂史资料,和多年来的相关荣誉时,他却说找不着。最后记者从他书架上找到了一本本县粮食系统的志,才从里面了解了该厂的相关文字史料。临走时,又从一个墙角,看到了三个落满尘土的铜牌,一个是市级的“渭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一个是“市级粮油加工骨干企业”;一个是县级的“工业强县重点扶持企业”。

错过(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