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风土人情

家乡区县: 湖南省邵阳县

邵阳县风土人情

邵阳县四尖峰山脚下的白仓镇人民能歌善舞,源远流长。每逢红白喜事,节日喜庆,浑身有着艺术细胞的白仓镇人民便耍起狮子,腾起长龙,踩起高跷,顶起花灯、带上面具,节目丰富多彩,多姿多味,深为人民喜爱,涌现出很多文艺人才。

在白仓民间艺术节目中,最为人民群众看好的是高跷。白仓高跷突出一个“高”,险在一个“高”, 白仓高跷

以其异乎寻常“高跷”的高度,在全国实属罕见,令观众们大开眼界,称奇不已。

“高跷”的表演节目很丰富,有舞龙、舞狮、耍大刀、土地戏狮、西天取经、阔老取亲等。最精彩的,还应算是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一阵锣鼓声响起,全场奏起轻快活泼的民间音乐,演员们穿着艳丽的服装,踩着高跷出场了,服装的颜色以黄色、红色为基调。白白嫩嫩的唐僧带着除尽妖魔鬼怪、抓头挠耳的孙大圣,呆头可憨、倒打一耙的猪八戒,辛劳挑担、兢兢业业的沙僧,跋山涉水,在高跷上前翻后滚,大路一踏朝西去,常常博得观众满堂喝彩。高跷狮子也是受观众青睐的高难度节目。她是由两人前后扶住狮形道具而成,一个作头,一个当尾。红、黄、青当间的狮子金光灿灿,舞耍起来就像真狮子在高跷上前后翻滚,两边各有一头小狮,表演起来,左右呼应,在手拿绣球的驯狮音童子的逗引下,摇头晃脑,忽高忽低,身体运动不止。全场气氛轻快热烈,自然协调,具有浓郁的湘中地方特色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扎故事,顾名思义就是用“扎”的艺术把某戏剧故事的主要人物刻画出来,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它又是一种高空艺术,要把剧情人物上下叠起,扎在长4米、围14厘米的铁杆上,而铁杆又插在长、宽、高 白仓扎故事

各1米的彩箱上,再由八个壮汉抬着沿街表演,演员离地面最高的5米多,最低的也有1.5米。演员是清一色的童男童女,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有胆量,扮相好,而且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和在高空中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来说入选率是8%,也就是说一百个小孩当中只有8个能选上。扎故事之所以被人们青睐,与其要求严格是分不开的,其特点是“惊”、“险”、“奇”。

民间老艺人们利用杠杆、力学原理,在“扎”字上下功夫、作文章。如《白蛇传》中,许汉文站在彩箱上手举花篮,而青儿脚站在篮子边缘,手拿雨伞轻松亮相,更奇的是白淑贞脚点伞缘,腾云驾雾,使人惊叹。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们有什么飞天功夫而是老艺人们巧妙地把他们“扎”出来的。真脚藏起来,假脚动起来,真臀坐起来,假臀跷起来……观众们黑压压的一片,个个目瞪口呆,赞叹不已。

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其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为: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未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主要剧目有《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扬孝打虎》等,以武打戏、鬼怪戏、滑稽戏居多。音乐以祁剧唱腔为主,风格清新、古朴、纯真,自成流派。

邵阳布袋戏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600余年来,始终保持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独具历史文化底蕴,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鼎盛时期,燕窝岭有110多副戏担子上云贵、下湖广、去浙江。1956年9月,艺人刘恒贵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表演布袋戏《三打白骨精》获得巨大成功。自2002年经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后,引起海内外关注。特别是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了邵阳布袋戏专题节目,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

珊珊(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