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信宜方言一义是“奶奶”;二义是“外婆”;三义是泛指上了一大把年纪的女性。顾名思义,“阿婆粥”应是奶奶、外婆痛爱儿孙,用世代积累传授又经自己数十年煮粥经验煮出喂养孙子、外孙的稀饭。是以小米为主食的南方人有记忆开始的第一道美食。
“信宜阿婆粥”复兴走向市场是在一九九七年的下半年。当时信宜汽车客运总站南迁不久,人民路旁旧站大院前空旷地立起一杆大集照灯,彻夜通明如同白昼,周边的旅社、宾馆夜夜爆满,烤鸡翅、鸡爪等风味小食“走鬼”摊档云集,商机凸现,形成了一个繁闹小夜市。
几张洁净的旧木台、凳,几只旧瓦煲在泥土夯制的可移动柴灶上煮着米香四溢的稀饭。一位慈眉善目间写满了世事沧桑,约有60岁开外健朗的阿婆,一边搅着沸粥一边招呼客人。
“五毫一位,粥、菜任食!”
人在旅途的匆匆过客,南下的“北妹捞仔”、摩的司机、趿拉拖鞋的“窜仔街妹”、酒气冲天的肥佬……仿佛“娘亲”、“奶奶”就在眼前,有种回到“家”的感觉。一碗清香白粥,一碟酸菜拌黄豆。吃完了要多少自由添加。用料的米、菜、油都是信宜的山、田种出来的。粥香菜淡,清肠胃,健脾生肌,快速恢复体能。口碑传颂,“阿婆粥”声名鹊起,成了信宜饮食文化特有的一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