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十大历史人物
蒋砚田蒋砚田(1898—1931),1898年生,邵阳县五丰铺镇人。1991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校期间受到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毛泽东组织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3年加入中国0。毕业后,受0湘区执委派遣回宝庆以教师身份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25年冬,0宝庆党小组成立,蒋砚田是6名成员之一。党小组扩建为宝庆特别支部、宝庆地方执委后,负责组织工作。1926年5月,他组建邵阳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五丰铺支部,成立南乡第一个农民协会——板桥农民协会。1926年10月,宝庆农民协会成立,担任“农运”领袖。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的委托参加平江起义
唐健如唐健如(1912—1996),原名唐连元,1912年5月生,邵阳县塘渡口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司令部文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文书股股长,一一五师政治部保卫部审讯科副科长,师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教导第二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一军分区兼警备第八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任免处处长、江苏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济
李国杰李国杰,1943年5月29日生,邵阳县下花桥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1973年调入邵阳市无线电厂(现市计算机厂),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1985年获博士学位。1987年回国,1990年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并担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其主持研制的“曙光一号”、“曙光1000”和“曙光2000”、“曙光3000”高性能计算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中国科学院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研制的超
石新安石新安(1907—1978),1907年12月生,邵阳县五峰铺镇人。1930年2月离家出走长沙,加入湘军何键炮兵训练队,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加入中国0。此后,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席过“七大”。解放以后,历任贵阳军事接管部部长、贵州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兼-,贵州省体委主任兼党组-,贵州省委常委、昆明军区党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出席中国0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8年在北京病逝
徐鹏飞徐鹏飞,邵阳县谷洲镇金银冲人,1936年生。1953年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预校,1954 年8月入空军十航校学习,1958年8月入空军地空导弹学院深造。1962年8月被分配到空军导弹部队工作,历任技师、技术助理、团参谋长。1965年1月,被军委空军司令部授予二等功臣。1968年被派赴阿尔巴尼亚任军事技术专家期间,被该国0誉为优秀军事技术专家。1970年回国后调军委空军司令部工作。1976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四部,负责电子战情报工作,历任参谋、副处长、处长、总参四部副部长,兼任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航空定型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授
廖初江廖初江(1936—1980),民国25年(1936)出生于邵阳县中和乡第一保(今隆回县丁山乡朝阳铺村)一个贫苦家庭。 1950年,他参加民兵组织。1952年起,先后被群众选为互助组长、农业合作社副社长,朝阳铺乡团支部副-、信用社理事会主任(半脱产)。1956年3 月,应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在沈阳部队三师机械化团一营三连当战士。只读过5年书的廖初江,买来《毛泽东选集》,刻苦学习,从未间断。写了读书笔记,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不逾两年,读完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哲学常识、社会发展史等80多本理论书和文艺书。在他的带动下,全连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
吕振羽吕振羽(1900—1980),名典福,字行仁,武冈州(今邵阳县金秤市乡溪田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1900年1月30日)生。曾祖父为太平军旗卒,祖父是自耕农,父亲为乡村塾师,性皆疾恶怜贫,常为吕振羽兄弟讲社会黑暗。 吕振羽7岁入乡塾。少怀凌云之志,学习勤奋。一次塾师点书太少,他哭了起来,要老师多点。13岁时,曾作《咏榴花》诗言志:“门前榴花树,花开血样红,何时结硕果,此日莫摇风。”民国5年(1916)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冈县立中学,在教师肖石城的影响下,他广阅康梁著作,崇信改革,尤慕邑人蔡锷。在《曷各言尔志》的作文中写道:“如国泰民安
欧阳秋曝欧阳秋曝(1892——1931),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于邵阳县司门前(今隆回县司门前镇芙塘村)。民国2年(1913),入省立一中求学,毕业后回乡任第一国民小学教员。民国6年应贺民范之聘,在岳阳县0任科员。“五四”运动后,他毅然辞职回乡,从事国民教育,为唤起民众,先后任第一国民小学、第二高小校长和隆中镇教育会长,并卖田20亩创办“秋曝学校”和“秋曝平民夜校”。在任期间,向同行约法三章:废孔子牌位,废奴化教育,行师生平等。 民国13年,任宝庆县督学,与同乡彭钟泽、罗卓云等组织“-研究会”,学习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耕者有
胡曾胡曾 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胡曾以《咏史诗》著称,共150首,皆七绝。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南阳》咏诸葛亮躬耕,《东海》咏秦始皇求仙,《姑苏台》咏吴王夫差荒淫失国。《自序》说:夫诗者,盖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非徒尚绮丽瑰琦而已。故言之者无罪,读之者足以自戒。说明其作《咏史诗》本旨,是托古讽今,意存劝戒。其诗通俗
蔡锷蔡锷,1911年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总指挥。 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 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勋。 蔡锷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入上海南洋公学。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