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盛于清,有史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北方称江米)和地下甘甜泉水,口味香甜、酒香醇厚,醪糟含有丰富的人体氨基酸种类多达16种,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有机酸、蛋白质、肽、无机盐等成分,适量食用有助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心、延年益寿等功效,是一种滋补食品,营养价值极高。
陕西省礼泉县素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的美誉。夏商属雍州,周为京畿之地,秦置谷口,汉设池阳,南北朝名为宁夷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境内城西门外有口泉水,味甘如醴,旁建醴泉宫,故更名为“醴泉县”(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县”为“礼泉县”)。
礼泉县城西樊家村醪糟酿造历史悠久,以传统工艺酿造沿用至今。 礼泉醪糟最有名的就属樊家醪糟,成立于1957年,主要原料糯米(北方称江米),采用生长于我国东北松嫩平原松花江畔土壤最为肥沃的黑土农作物糯米为主原料,结合陕西关中平原地热资源优良的地下甘甜泉水,采用传统工艺,酿造出口味香甜、酒香醇厚、原汁原味的传统食品——醪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