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阁麒麟舞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汉族舞蹈。属于广东省文化遗产之一。广州南沙区黄阁镇的麒麟传说和麒麟舞始于明代,发源于黄圃横档村。麒麟造型是根据古代传说中麒麟的样子——龙头、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做成的。近年来,黄阁镇高度重视汉族传统艺术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把麒麟文化作为该镇的品牌文化来打造,组织力量把一度中断的麒麟舞挖掘整理重光。
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在舞动时是一头麒麟独舞,由两个舞者分别舞动头、尾,按麒麟舞特定的出洞、绕头、耍尾、寻青、踢青、食青、醉青、吐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回洞等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舞动时充满热烈喜庆气氛和浓厚的广东韵味,以节奏起伏的锣鼓吹打乐伴奏来展现麒麟舞形象、生动、活泼的特色。黄阁麒麟舞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安康幸福生活的愿望和向往。同时,麒麟舞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广泛的参与性,对加强民众的凝聚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自2000年黄阁麒麟舞作为广东省参加首届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的唯一参赛节目,并以最高分数摘取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后,至今黄阁麒麟舞已获得国家级奖项多项、省市级奖项20多项,黄阁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麒麟之乡”、“中国麒麟舞培训基地”两项国家级名誉。
2012年11月,广州市南沙区和黄阁镇大井村龙狮队共同创作,由土生土长的农民表演的大型龙狮麒麟舞——《龙腾盛世》将华丽亮相央视舞台,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礼。他们精彩的表演预计将于今晚在中央电视台音乐台首播,并在其他频道陆续播出,这是南沙百年麒麟舞首次在全国观众面前露脸。
据了解,《龙腾盛世》同时将龙、狮两种元素糅合,精心编排,其表演难度和表演价值都屈指可数,已经将舞龙、醒狮、舞麒麟这三类民间表演都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
《龙腾盛世》是中央电视台《2012年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压轴之作。为了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央视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最优秀、最具有代表性、最适合通过电视方式来表现的民族民间歌舞乐艺术品种、节目以及演员。南沙大井龙狮团以“幼狮嬉戏天真调皮,黑脸醒狮高难度空中翻腾,金龙腾跃连绵不断”等生猛动作将“龙狮”的精粹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加该节目表演的这支大井龙狮麒麟队,大多都是农民出身,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平时,队伍成员一边要练习舞蹈,一边还要顾及农活,成员中年纪最大的有50多岁,最小的10岁左右,其中从事这行最长的约有40多年,是一支极为训练有素的队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