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仲古镇

家乡区县: 浙江省海宁市

  路仲旧称亭溪,俗称路仲里,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史迹有德义桥、德风桥、张子相宅、朱淑真故居、管庭芬藏书楼、钱君陶祖居、黄岭梅宅、冯家厅等。路仲的道路、小桥、河流、民宅等都有较完整地保留着传统风貌,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化,给人一种回归乡里的归属之感。江南古镇大多已成为景点,如周遍的乌镇、西塘、南浔之类,而路仲虽冷清且略显破败,却恰恰为我们保留了一份历史的真实。

  路仲古镇位于海宁硖石西北约7公里、斜桥镇庆云桥北3.3公里处,北与桐乡县毗邻。小镇以德义桥为中心,北起管家浜,南至网船汇;西起墙河里,东至新街。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300米,占地面积约4.5公顷。南北走向的路仲港(又称渟溪港)将其分成东西两区域,河西区域四面环水,中又有一条东西向小河将其截开。
  路仲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小镇环水,中间有路仲港(渟溪)南北贯穿,河边有古驳岸。许多店铺、房屋临水而筑,住家枕河而居,有的临河备有河埠。这些依水凌空而筑的水阁房,别具一色,而清冽的河水将它们衬托得更飘逸,古朴典雅的石桥,高高围墙的庭园,古树参天,散发出水乡古镇恬静的韵味。东西向的路仲直大街,西连接德义桥,石板铺筑的街道路尚存80余米,宽近2米。临街店铺相连,偶有空缺处,乃通河埠的出口。店铺低矮,尚存清末民初之格局。旧时的盐号、油坊、米行、粉坊、竹铺、药铺、豆腐坊等遗迹,依稀可见。这些店铺多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格局,店面多敞开式,柜台沿街,店楼面通常木裙板上一排窗,前可视街景,后若临河,则可赏水景。

  路仲形成于三国时期,初名埭上。时东吴名将陆逊屯兵埭上,商贸渐渐繁荣,形成气候并聚集成市。后因此地有河名渟溪,也称为渟溪镇。
  唐时,路仲一带闹饥荒,当地百姓几乎家家断了炊烟,无粮可食,唯有路、仲、毛三氏尚有富余粮食,三氏见此情景大发善心,开舱赈济,把家中的余粮全部都拿出来,无偿地供应给了当地百姓。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地百姓得于渡过饥荒,而路、仲、毛三氏后来竟饥饿而死。此事感动了当地百姓,为报答他们的恩德,三氏死后人们造庙祭祀,并塑神像,尊为土地,同时把地名也叫做了路仲毛。而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三王庙一直是路仲百姓心中的敬仰之所。及至明清之际,小镇陆续所建造的桥当中,人们把在最显要位置上的三座桥各自命名为“德义桥”、“德风桥”、“德明桥”(德明桥已拆除造成水泥桥),以颂扬三氏的义行功德。
  在日后岁月的流逝中,毛氏渐渐退出了百姓之口,地名也就变成了称作路仲里。后来逐步地演化为路仲,一直沿用到今天。

青色(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