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流动性年底将延续较宽松格局

家乡区县: 北京大兴区

日前,央行“意外”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市场普遍认为此举将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推进。目前,对于会否再次降息、降准,下一步中国货币政策动向如何,已再次引发各方热议。人民日报11月25日刊文,里面引述专家观点称,12月或降准,之后会再次降息。(综合中国网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对于此次央行继2012年7月后首次降息,而且是一种不对称降息操作;几天来,许多经济学者和行业人士都作出了各自的解读。笔者认为,央行采取什么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进行市场操作,对不同行业影响一定是程度不一,也有不同的政策预期和感受。假如把“央行降息”在理解上生生地“掰”给某个行业,也不大客观。上周五,央行以超乎市场预期的形式祭出利率这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其最大的意图还是迫切要解决困扰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大问题,助力经济平稳增长。
上月底,美联储声明今年10月结束购债计划,让QE正式退出。笔者认为,QE收伞对中国而言,可谓利弊交织、喜忧皆有。对于如何抵御外来市场风暴的冲击,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经济要站稳脚跟。我们必须一手做好促改革推转型,另一手也不能轻易放松保增长。为了改革和转型拓宽更多时间与更大空间,宏观政策的运用不能过于滞后操作。有时,适度、合理地加大经济运行逆周期操作是必要的,比如有前瞻性、预见性地对一些宏观政策、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及产业政策等调整。此番央行降息,抛开那些“纷纷扰扰”争议,其降息的最终目标不外就是为了稳增长,为了让中国宏观经济“站稳脚跟”

小群(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