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过去均为盲人演唱。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
陕北说书是清涧县曲艺的主要形式之一。旧时盲艺人自弹自唱,乐器有大三弦(琵琶)、蚂蚱蚱(系于腕)和甩[shuá]板(亦称响板,束于腿),建国后增加二胡,另人操作。在窑洞或广场演出。据不完全掌握,民国以来,清涧计可说书89本,其中汉代1本(以故事发生时间为据),隋唐13本,宋代20本,元代3本,明代和民国各10本,建国后18本。1964年成立县盲艺人宣传队,成员有张晨祥、白世荣和薛世恭等20余人,其中女2人,至今有组织地活动于城乡。70年代主要说唱现代书目,其余时间以古书为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