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素有兴学重教之风。宋、元两代,共有书院10处。其时书院多推崇理学,著名的有范浚的宝惠书院,叶诞的东书院,金履祥的仁山书院等。明、清时期书院遍布四乡,共有36所。许多知名学者和致仕官员在书院讲学,书院成为科举的预备学府。自隋唐开科举士以来,兰溪共有进士218人,其中状元、榜眼、探花、会元各1人,总数居金华府第一。另有武进士12人。光绪28年(1902)前,私塾遍布城乡,计140所。民国8年(1919)?西药业界创办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是为全国第二,首创者江苏黄墙),9年(1920)严致华创办私立浙东体育专修学校,12年(1923)商会会长杨锦华携会董赵鸿儒创办维勤初级商业职业学校。一个县城同时建有3所职业学校,应属罕见。1937年末,全县有小学382所,学生24202人;中学4所,学生1046人,中小学教职员847人。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2007年末,全市有小学94所,1002个班,学生39290人,教职工2158人。初级中学30所,530个班,学生27895人,教职工1738人。普通高中8所,227个班,学生12831人。职高6所,99个班,学生4734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4年至2005年,报考人数83471人,毕业2546人,居金华市第一位。有教师进修学校、电视大学和市委党校各1所。有聋哑学校1所,学生67人,幼儿园267所,在园幼儿1.51万人。全市在校教职员工6032人。教育场所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2012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75所,招生2.25万人,毕业生2.54万人,在校学生8.95万人,教职工6314人。其中小学50 所,招生5434人,毕业生5848人,在校学生3.40万人,教职工1690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 100 %;初中24所,招生5649人,毕业生7320人,在校学生1.79人,教职工1842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1%;普通高中8所,招生4219人,毕业生4328人,在校生1.28万人,教职工938人,普通高考上线率84.3%;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招生1956人,毕业生1639人,在校生5419人,教职工266人。全市拥有幼儿园183所,招生4773人,毕业生5855,在园幼儿1.82万人,教职工1524人。特殊教育学校1 所,在校学生37人,教职工7人。
高中教育成绩显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连续3年出现大幅度跨越。2003年总上线人数3323人,重点大学上线416人,其中兰一中上重点大学首次突破三百大关,达321人,名列金华市重点中学之首,进入浙江省重点中学十强;2005年上线人数4025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上重点大学428人。兰溪职业教育走上稳步发展之路,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办学局面。其中少林武校曾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间艺术委员会邀请,作为对外交化交流项目参加“法国第45届民间艺术节”,表演并宣传精湛的中华武术,赢得国际赞誉。教育总体实力明显提升,现有浙江省教育强镇(乡)5个,金华市教育强镇(乡)3个;兰溪连续被省教育厅评为重点教育科研先进(县)市。
民国时期,兰溪成为金华境内科学兴工兴农的发祥地。民国3年(1914)兰溪设立省第二苗圃,试验、推广人工育苗造林技术。22年(1933)于新桥山背设实验农场。民国27年(1938)省农业改造所在游埠设“原蚕种繁殖场”,推广养蚕技术;民国30年(1941)省手工业改进所在兰溪设“纺织示范场”,推广采用手工纺织技术和产品开发。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备受关注并快速发展。1954年,县农林科在各区设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宣传、推广科学种田。1959年8月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又设农业科研所、农具研究所等专业科研机构,2002年改名为兰溪市科学技术局。1992年以来,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科技人员大幅度增长,全市科技人员从1985年末159人,增加到2005年末7822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423人,中级科技人员3060人,初级科技人员3937人,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402人;另有农民技术人员4688人。199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1978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30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320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励项目1514项,其中省级以上148项。1979年至2005年末,全市奖励科技成果1177项,受奖科技人员5800人次。全市已申请,授权的国家专利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70多项。2012年,全市新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 42项,其中国家级8 项,省级20 项,市级14 项。获2012年度市科学技术奖 1 项。新培育创新型企业 14家,累计达31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6 家,累计达43家;认定省科技型企业11家。企业研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7只。年末拥有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 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20 家。全年专利申请988 件,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发明112 件,实用新型478件,外观设计398 件。专利授权897件,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发明31件,实用新型475件,外观设计391件。
2003年,兰溪市发明专利进入全省十强。2007年财政用于科技经费支出3150万元2012年,财政科技拔款7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9%,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6%。年内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家数为历年之最。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家、金华市级10家。新增金华市民营科技企业2家。年末共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金华市民营科技企业5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兰溪市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2家。年末共有企业研发中心26家,其中省级4家、金华市级5家、兰溪市级17家。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第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示范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评。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29项、金华市级15项。被认定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1只,金华市级农业科技企业2家。获各级科学技术奖19项,其中金华市级3项、兰溪市级16项。全年专利申请220件,获专利授权179件;新增省级、金华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各1家。围绕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多次开展科技洽谈会,并与企业负责人到院校进行项目对接、引进人才,促进了企业与院校之间多层面的产学研协作。各高校院所向我市发布最新科技成果600余项。
信息化逐步得到广泛应用。2005年末,建有信息化示范企业14家,其中金华市级10家,本市级4家。一批围绕科技及主导产业的网站建成,2005年末有上网企业125家,市开设网上技术市场,网上交易项目签约实施逐年增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02年兰溪市天然药物基地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基地。2004年1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通过推广应用数字控制技术、喷气织机、水泥机立窑改回转窑等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引进浙大博士,在柏社乡下陈成功开发有机茶;与宁波大学合作,在上华街道张坑成功开发国家863项目三倍体鲫鱼;引进鲜食枣获得成功;在珍珠养殖、小萝卜种植加工,养蜂产业化方面也卓有成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