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文化

家乡区县: 浙江省兰溪市

兰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2000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域。2002年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兰溪的戏剧主要有婺剧、越剧。兰溪摊簧始于乾隆末年,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宝”。乡村有庙祠戏台510个。民国11年(1922)开设兰江大舞台,江南大戏院。22年(1933)开办稠城戏院,25年(1936)创设城南戏院,26年(1947)开办中洲戏院。早在明代中期就有福建人来兰溪贸易,并创立会馆,名福兴庵。继而各地商人在兰建有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天妃宫)、新安会馆、江南会馆、越郡公所、稠城公所、四明公所、台州会馆、东阳会馆、永康会馆等10处会馆,为兰溪商埠文化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政府投资1亿元建成兰溪电影院、兰溪剧院、兰溪文化馆、兰溪图书馆、兰溪文化公园及乡镇文化大楼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建筑。开发建设诸葛古村落文物旅游景点、兰溪古商城、兰花村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基地。建成一批农民文化宫、农民乐园、农村图书馆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事业队伍不断壮大,拥有一支250多人的专业文化干部队伍,分布在群众文化、农村文化、专业文化、图书文物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各个岗位。文艺创作及表演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婺剧《李渔别传》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自1995年以来,相继兴办“黄大仙故里风情节”、“诸葛村民俗风情节”、“首届中国彩船会”、“兰溪古商城会”、“中国兰花节”等一系列大型节会文化活动。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每年都要举办迎龙灯、闹花灯、舞狮子、走马灯、唱台戏、舞花棍、扭秧歌、猜灯谜等富有浓郁民间传统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兰溪文物资源十分丰富。2005年末,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2006年6月新增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1项),省文保单位12处,市文保单位90处,文物保护点29处,文化遗存200多处。兰溪历史上名人辈出,《二十五史》列传人物16人,载入《中国人名大辞典》的有51人。舒元舆、贯休、范浚、范锺、金履祥、吴师道、章懋、赵志皋、胡应麟、李渔、郎静山、曹聚仁、曹谟、王伏雄等著名官宦和学者不胜枚举。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灵洞洞源村、诸葛厚伦方村获得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称号;兰江街道后陆村等5个村、兰荫社区等4个社区获得金华市文化示范村称号;全市160个村被命名为文化特色村;提前一年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开通了29个农村信息网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断头龙、粮食砌、黄大仙传说、诸葛后裔祭祖等项目被公布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游埠狮子、黄店鸾驾等9个项目被公布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诸葛长乐村民居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预选项目;成功举办了全国三国文化暨第15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文化活动;市文化馆在第二次全国文化馆(群艺馆)定级考评中通过国家一级标准馆的复评验收。

兰溪新闻事业,始于“五四”运动以后,多为民办,并以报道商业信息,刊载商品广告为主。民国时期,兰溪自办新闻报刊并公开发行的有《新兰溪》,创于民国9年(1920),11年停刊;《兰溪周报》创于民国11年(1922),13年停刊;《新民报》创于国民19年(1930),28年停刊;《挺进报》创于民国19年(1930),28年停刊。共有16种报纸。通讯社有新民通讯社、人民通讯社、群力通讯社等。新中国成立后,新闻报刊有《每日新闻》,为1949年5月军事管理委员会接管《兰溪导报》后所办;《兰溪报》,1956年5月1日创刊,文革中停刊,1989年5月1日复刊,2004年1月1日,《兰溪日报》在1989年恢复出版3377期后,按照中央精神停办。接办《浙中科技报》,2006年7月,改刊名为《兰江导报》。

兰溪于1950年5月建立无线电收音站,1965年成立兰溪县广播站,1967年改称兰溪人民广播站。1978年成立广播事业管理局,1982年1月1日建在大云山上的电视差转台正式启用。1984年1月广播事业管理局改为广播电视局,同年10月10日兰溪电视台诞生。1990年3月兰溪人民广播站改为兰溪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无线播出。1993年5月21日兰溪有线电视台成立。10月15日,香溪第一个开通农村有线电视。1994年,城区溪西与老城有线电视实现联网,开通12套有线电视节目。1994年5月1日,立体调频广播开通,播出时间由原每天8小时增加到16小时。1996年7月18日,金华至兰溪光缆线路正式开通。1998年7月10日,全市25个乡镇实现光缆联网,9月24日,全市有线电视网络传送节目增至24套。全市有线广播用户10.3万户,网络传送节目32套、广播节目一套;农村有线广播电视通村率97%,提前实现省定目标,无线广播电视实行全覆盖,提前实现村村通。广播节目每天播出16小时,电视节目每天播出12小时。广播电视作品连年在省、全国获奖,进入浙江省,金华市先进行列。2001年6月,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荣获浙江省县市节目评比“双十佳”称号。电视对农村节目《金色田野》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连续3次获得全省一等奖,成为全省知名品牌栏目。2004年1月投资5500多万元,占地2.1公顷,总面积12653平方米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中心正式启用。广播电视数字化自动播控,广播电视新闻、专栏、综艺功能完善的演播厅,实现采集、编辑、制作、播出流程数字化。

郑晓传(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