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让你了解中国孩子的生活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一项国际研究表明,中国儿童从六岁开始就要承担严重的学习压力。这项对中国东部9到12岁儿童的科学调查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心考试,三分之二的学生害怕老师的惩罚,近四分之三的孩子都称害怕父母的体罚。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意味着许多孩子是在父母和祖辈的共同关心下成长起来,并顺从长辈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考大学,考公务员,找好工作。繁重的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在新中产家庭的孩子中屡见不鲜,父母们拼命想让自己的孩子比起跑线上的竞争者赢得优势。

      “许多没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热切地将资源投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研究称。

      这份报告发表于英国医师协会的《儿童疾病文献》,作者呼吁尽快采取行动,降低中国儿童的压力。

      报告总结说,“竞争性和惩罚式的教育环境导致了很高的压力和心身症状,应尽快采取措施降低学生不必要的压力。”这份报告是由中英两国研究者在浙江省的农村和城市学校做出的。

      其中,城市组的研究对象是杭州的2191名小学生,农村组则在浙西衢州地区的一个贫困县进行。对农村学生而言,压力表现为另外一种形式:非常传统的儒家教育制度中强调的对老师的顺从,以及大量的写作练习。

      去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利用儿童节的机会来宣传“玩的权利”,一项据称常被遗忘的权利。

      联合国儿基会中国的一位发言人称,“儿童压力的问题也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发现农村的教育方式还是很强调记忆和重复信息,我们正在努力让教育变得更加以儿童为中心。但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教育制度经过改革之后,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人们的期望也在迅速上升,这给儿童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对于转型时期的经济体来说这并不罕见,同样的情况也曾发生在日本和韩国。”

      除了学校的压力之外,更长远的问题是,中国传统的权威式教育制度能否造就出具有独立思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是构建现代化知识经济的关键。

 

 

 

       尽管我国医保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但全国层面的儿童大病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这是自7月22日发布的《中国儿童大病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分析》报告中了解到的。
      报告中说,当前儿童大病医疗保障面临三大挑战。首先,基本医保对重大疾病的实际报销比例有限,大病医保尚未普遍实施,个人负担费用高。数据显示,基本医保的报销比例在20%—45%,超过20万元以上医疗费用的疾病实际报销比例还会更低,有超过70%的参保农民和参合居民仍未被可以提供大病医疗费用二次报销的城乡大病医疗保险覆盖。其次,儿科医疗资源短缺且不均衡导致儿童大病异地就医非常普遍,而医疗保险县级统筹与异地就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报销比例进一步降低,且就医和报销流程非常复杂。中国目前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5.8万人,占整个执业(助理)医师的3.9%,与儿童人口占整个人口的16.5%的比例不匹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三级以上的医院几乎全部分布在市级以上城市。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她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3岁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这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的高期望有关。
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父母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
      长久的不快乐会导致抑郁症。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对此,专家的解释依然与家长的高期望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临床诊断表明,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呈正比关系。
性格内向和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
      有趣的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对130个平均年龄为13.5岁的美国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
      在上网问题上,中国父母缺少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之后是粗暴的干涉,又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我的网络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xrongwu

吴湘蓉(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