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1849~1894.9.17)晚清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年时目睹西方列强军舰在中国海区横行,立志献身保卫海疆。1867年(清同治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局后学堂学习舰船驾驶。1871年,登“建威”练习舰练习航海,远至渤海湾和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后历任“海东云”、“振威”和“飞霆”等舰船管带。1879年(清光绪五年),调北洋水师任职。1881年1月,赴英国接收订购的军舰,驾驶“扬威”巡洋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遂任该舰管带。1887年,以参将管带职衔再次赴英国,驾驶“致远”巡洋舰回国。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任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闻名。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 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 完工,丁汝昌 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 ,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 ——印度洋——西太平洋 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第一个是出自邓家乡广东番禺地方的官方县志::"世昌堕水,义仆刘忠同堕,以浮水木梃与世昌,使援以济,拒弗纳。复经他舰救出,世昌环视全舰荡没,慷慨言曰:'事已至此,义不独生!奋身投海而殁。"按这样记载,邓世昌已经获救后又跳海而亡。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