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香云纱

家乡区县: 佛山市顺德区

“香云纱”俗称“茛纱绸”,为茛纱、茛绸的合称,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它主要利用植物薯茛茎块的液汁多次晒涂于练熟的坯绸上,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再用含有氧化铁成分的泥土均匀涂于织物表面,经反复多次晒、水洗后使胶状物变成黑色而成。用茛纱所制成衣,穿着行动时会沙沙作响而称之为“响云纱”,后取其谐音为“香云纱”。
香云纱在顺德伦教生产,是自然环境发展的结果。顺德由于其地理位置。历来就是重要的蚕桑丝和丝织业基地,这就为香云纱的制作提供了生产材料。而晒莨的过程,四个因素必不可少:薯莨、河泥、草地、阳光。而这四个因素的前两个尤其重要,珠三角腹地的顺德伦教的塘泥富含铁质,根据就近原则,此地为最宜制作香云纱的地区。
香云纱本名莨纱、莨纱绸是莨纱与莨绸的合称,北京称为靠纱。是广东省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湛,具有穿着滑爽、凉快、除菌、驱虫、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的特点,因穿着后涂层慢慢脱落露出褐黄色的底色过去被形态的称为软黄金。 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纯植物与矿物染整的丝绸面料。
2008年,因社会上的炒作将原本的晒莨染整工艺以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顺德伦教成艺晒莨厂为保护传承单位,该厂经理梁珠于2009年获得了香云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顺德伦教是这个产品染整技艺的传承地,有500多年历史传统的染整技艺,2009年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广东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区”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正式挂牌。2013年《地理标志产品香云纱》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发布。
莨纱绸分为“莨纱”和“莨绸”两个大类。莨纱俗称之为“香云纱”,莨绸称之为“黑胶绸”。市面上为什么会把“香云纱”这个名称作为作为晒莨织物的统称,原因是因为把原本的“晒莨染整技艺”申请了香云纱染整技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香云纱染整技艺只是晒莨染整技艺的其中一种,要区别晒莨产品是否是莨纱香云纱关键在于胚料,因莨纱的胚料是有专门的织造技艺。莨纱是绞纱组织,织造工艺高,其成品因有纱孔会透气所以会在特定的环境下比莨绸凉快。市面上的香云纱一般莨绸织物,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原本这种属于岭南的传统丝绸产品相关部门应该出来说明她的真实一面,使这种传统产品以及他的文化能传承下去。
莨纱是指以经线组织为绞纱组织在平纹地上起绞纱组织的胚纱经晒莨后成品称之为莨纱。
莨绸传统莨绸应指以平纹组织经晒莨后的产品称之为莨绸。
旧社会因穿着习惯的不同,男人需外出办事女人待在深闺,素有男人穿纱女人穿绸的习惯。莨纱是生织的全真丝提花绞纱织物,下机后先将白坯纱绸练熟再洗水、晒干,平铺在空旷草地上,洒(或浸)以薯液(一种茨莨果植物的宿根液,其中含有丰富的胶质),反复洒晒(或浸晒)36~40次后,再用河泥覆于绸面,使覆泥的一面呈黑色,背面呈棕黄色。也有晒凉不覆泥的,绸面则呈棕红色(且一面深一面浅(因晒制时通过日照把底面莨液抽上正面的结果)。
莨纱经晒莨处理后,成为独具一格的丝质拷胶衣料。莨纱又称香云纱,绸面富有光泽,其色泽经日晒、水洗牢度较好,织物防水性强且容易散发水份,宜制各种夏季便服、旗袍、香港衫,穿着凉快滑爽,耐穿易洗。但是莨纱表面的黑胶耐牢度差,容易脱胶露底。旧的莨绸衣服一般黑面涂层随着穿着时间的久远,涂层回逐渐脱落而形成一种古朴的感觉,且涂层脱落后衣服会越来越柔软。
香云纱又名“响云纱”,云纱,本名“莨纱”,在织造上莨纱的特点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经线以绞纱组织织成带有几何形小提花的白胚纱,在织成纱罗组织织物和平纹丝织物后,再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含有宁胶与单宁酸)多次浸泡、晒涂于练熟的坯绸上,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后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反复多次晾晒、水洗、发酵,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5] 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旧时上海人以其香烟的颜色叫香烟纱后来江浙一带的人称香云纱,广东人称莨纱。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luocj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78518031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30644246.html 关注顺德!

罗崇坚(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