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名吃

家乡区县: 山西省长子县

武乡枣糕

武乡枣糕主要用料是黍米(即黄米,也叫软米)和大红枣制成的,秫米“味甘、性微寒”,有“治筋骨挛急,杀疮界毒热”的功能。大红枣“味甘、平,无毒”,有“润心肺、止咳、解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的作用。所以久吃该糕不仅能解热消毒,祛邪安中,对高血庄病也有一定疗效。此品种曾载入《美食大典》。

壶关羊汤

长治人喜欢喝羊汤,而羊汤又以壶关县的最为有名。壶关羊汤的做法是把煮熟的羊下水切成丝,浇上羊骨头老汤,并配上盐、醋、味精、香菜、辣椒等佐料,鲜香味美具有暖中补虚之功效。

长子炒饼

“长子炒饼”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流传到晋、冀、鲁、豫各地。其特色是柔软利口、清香不腻,不仅是上党人民喜爱吃的美食,而且外地人来长子办事,也要品尝其风味以饱口福为乐趣。1974年,晋东南地区商业局饮食服务科已将“长子炒饼”纳入《烹调技术基本知识》,《长治日报》、《太行日报》、《山西日报》、《中国食品报》、《烹调知识》杂志先后登载过其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1984年,在晋东南地区名产、名吃展销会上荣获一等奖。1987年4月又被上海市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服务食品技术研究中心收入《中国风味菜点集锦》一书。

襄垣荤汤素饺

“荤汤素饺”也叫“腥汤素扁食”,是襄垣县传统小吃。其特点是:荤汤香鲜味美,素饺清淡爽口,肉片肥而不腻,素馅淡而入味。相传,宋朝算卦先生苗广义,扶赵匡胤统一天下后,不愿在朝做官,故三山五岳到处游玩。一日游至襄垣,日正中午,他看见仙堂寺门前有一卖素饺子的,有一卖肉片汤的,一荤一素吸引着无数香客。他想各吃一碗,银两又不够,只好各买半碗兑在一处吃了起来。吃罢,拍案称绝。他打开卦包,取出笔墨,挥羊毫题诗于墙上:“四白为素食,五味调荤汤,饱餐各半碗,素饺伴荤汤,人腹提精神,味美赛鸡鲜,劝君常食之,益寿亦延年”。他走后,大家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算卦先生苗广义。于是“荤汤素饺”便名震上党。

潞城甩饼

潞城甩饼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原料配有精面粉、驴油、葱花、椒盐、腊肉片等。将饧好的面揪一个面剂,放在案板上用两头尖擀杖擀开撒上葱花、椒盐叠起来,盘成圆形。再用擀杖推擀成圆饼,将饼片搭在擀杖上多半片甩至成圆形,放在鏊上,在饼面上抹上驴油,翻转饼面,再抹一下油,烙2分钟即熟。吃的时候卷上薄腊肉片,蘸蒜泥就食,浓香可口,不酥不烂,不软不硬,越嚼越香,令人回味无穷。

上党腊驴肉

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 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驴肉肌间结缔组织不甚发达,故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在80年代全国熟肉制品评审会上,腊驴肉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肚肺汤与猪汤

“肚肺汤”是长治城内的街头小吃,主料用猪内脏的肚、肺加手擀面条制成的汤食。其汤白料鲜,清气卫生,香味醇厚,面滑肉嫩。素有“每晚喝碗肚肺汤,养血益目治哮喘,补气止咳治胃寒,好似神仙过个年”的美传。改革开放以后,“肚肺汤”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卖者不下几十家,鱼目混珠者有之。十几年来为将正宗的肚肺汤于众见面,长治市爱吃佬客和长治市名吃研究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品尝,还是长治市东街杨家小吃店杨海生师傅制作的“肚肺汤”出人头地。长治市小吃几次比赛他制作的“肚肺汤”均获第一名。所以2001年被长治市名吃研究会授予《上党名吃》称号。2002年参加“汾酒杯”山西省面食、小吃比赛,他现场制作的肚肺汤荣获《山西名吃》称号。2003年他制作的肚肺汤参加了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比赛,又荣获国际“金奖”。

“猪汤”是长治县荫城镇、八义镇、韩店镇一带民间百姓喜欢的一种早点汤食,主要原料取之猪的头、蹄和内脏。汤洁料净,味香醇正,饼软肉嫩,清口不腻。具有早点猪汤一碗脑清明目解馋,强骨补虚提神,通乳解毒去风的功能。“猪汤”在长治县民间老少皆食,贫富愿尝,而其他地方客商即食之不惯,故为地方一种特色小吃。1999年荫城李春生制作的“猪汤”在长治市“两会一节”小吃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02年长治市举办的推行地方特点饮食文化比赛活动中,李春生师傅的“猪汤”荣获最佳品种奖。2004年他制作的“猪汤”又被山西省烹饪协会评为《山西名小吃》称号。

“肚肺汤”、“猪汤”同用的是猪身上边脚料做的汤,可是特色风味不相当。一种出自长治市街头小巷,一种出自长治县乡村民间。二者同是汤,用料做法不一样,一种用头蹄,一种用内脏。二者汤色皆白,味道醇香,可是所放调味品各有特色。“肚肺汤”配的是:花椒、大料、蒜苗段,“猪汤”不配香料只放盐。二者出售分早、晚,做法相似有长短,而历史传说,即出在一个典故上。

相传,战国“长平之战”,秦赵两军对垒三年之余不分胜负。后赵国君主孝成王听信谗言派无真才实学、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大将廉颇之位。结果盲目出击,屡遭败战。一次他又要出征,被史性八位义士拦马劝谏,赵括傲慢不听,并发怒下令将八位义士斩首示众。结果赵括被秦国白起战败,40万大军一夜之间死于黄泉。当地百姓痛恨赵括,将八位义士的尸体骨殓埋,并立碑为“八义墓”,又将义士就义的地方称为八义村。八义村周围一带的村民为怀念八位义士,每年清明节要抬上整猪(白条猪)到碑前祭祀,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党参

传说吕洞宾和铁拐李二位神仙从中原来到太行山云游,看见四周犹如仙境一般,二仙赞叹不已。当他们走到平顺地界时,忽然看见了一头山猪,在山坡上的土里乱拱,二仙童心未泯,想看个究意,见山猪拱过的地方,黑土疏松,油光发亮,土里长着一种似豆秧的东西。铁拐李把它放在口中,边嚼边跟着吕洞宾赶路。走过了一程,吕洞宾气喘吁吁,回头再看铁拐李,却神情如常,紧紧跟随。途中他遇见一樵夫,樵夫说:“这是一种神草。传说古时上党郡有户人家,每晚都隐约听到人的呼叫声,但每次出门看望,却始终不见其人。在一个深夜,主人随声寻觅,终于在离家一里多远的地方,发现一株不平常的形体和人一样的植物,因出在上党郡,所以叫“党参”

李敏(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