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草原,西依甘肃东北部及宁夏贺兰山,东与山西的吕梁地区一衣带水,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差异大。每当冬来的时候,寒风凛冽,使人感到刺骨穿心的冷,因而,人们就想起了用酒来抵御严寒。这里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人们习酒成性。这里生活的人们,历来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过日子,面对荒山、沟壑,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
神木县地处晋陕蒙“三角”地段,是中原文化与西、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部,是晋阳、关中、河西民俗的的碰撞点,是草原地貌与黄土高原的过度带。所以,岁时节庆的举动也是“多元”交融,独具特色的。12个月主要节日活动大致为:
春节:本指正月初一,前一天叫除夕,合称“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每年从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备办过年用品,除夕仅是节日的高潮。其间,无论城镇街头还是农村集市,年画鲜艳,百货齐全,行人争相购买。家家蒸馍,压粉、淘米、碾糕、宰鸡、剁肉、油煎、烹调,一派欢乐繁忙的气氛。按照惯例,到除夕这天,屋内要窗明几净,院巷须整齐清洁,家人老少团聚。即使在建国前,人们也常用“一元复始喜盈门风调雨顺,万象更新春满院国泰民安”的大红对联来表达喜悦心情和美好向往。入夜,各户明灯高照,内外通明,合家围坐聚餐,酒肉全上,谓之团圆。之后,孩子们嬉戏玩,大人们品茶话今昔,叫做“年”或“守岁”,至天将破晓,预先垒好的火塔被点着,霎时爆竹乒乓连响(俗称开门炮,响亮为吉),孩童蹦跳进出,新年由此伊始。
天亮后,族中男女相邀(女孩稍大即不参与),为长者叩头请安,俗称“拜年”。受拜者常以烟、茶、糖果、瓜籽酬谢,必用新零币赏赐小孩(称“压岁钱”)。这天中午饭多吃水饺,见人须问“过年好!”,最忌嚷吵,意为今日吉祥,一年吉祥。春节前后是操办喜事的良辰,尤其除夕俗称“百元禁忌”,儿女婚事多择此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