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全国人民都庆祝的“团圆”大节日。月饼是这个节日的象征性食品。当地和全国一样,家人大团圆,共桌瓜果月饼来赏月。神木地方特别之处是“谢月爷”。在月亮上来之前就在院子里放好面向月亮的供桌,供桌上摆满各样果品和月饼,来迎接月爷。其中一个是“大月饼”(直径1.5尺上下)全是用手工(不是用模子托)做成,饼面花纹造型各不相同;一个是西瓜,开切成各种各样的瓜牙(有的如灯,有的如鼎,有的似花篮),精巧不同的工艺很吸引人们的注意。祭祀时间,一般从满月上天后开始上炉香,香尽为止。男女求婚(为儿女嫁娶事)即在谢月之时来求“月老”神灵帮忙。
中秋前后,枣儿就基本成熟了。枣农就开始忙碌了,青妇壮汉抱住树杆使劲一摆,成熟的大红枣便争先恐后地往下掉,遍地红彤彤的。大家分散在枣林中,这里一伙,那里一簇,不时传出欢歌笑语。这时候,老人和小孩也不会闲着,都要进枣林帮忙拾枣儿。经过半月二十天的劳作,大红枣便基本收完了。这时候,枣农家的窑顶上,屋檐下,硬场中,院子里,到处堆满了熟透的大红枣。清代诗人云:“春分过后是秋分,打枣声喧隔垅闻。三两人家十万书,田头房脊晒红云”。描写了红枣丰收时打枣的热闹场景。每到收枣季节,只要有客人来,枣农们便会端上一筛子大红枣款待客人。“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临走时再送上一箱或一袋大红枣,算是一点心意,一份情谊。
神木人不但喜欢吃枣,而且能把枣做出各式各样的食品来。醉枣、蜜枣、枣糕、枣饼、枣馅、枣饭、枣馍、枣酱、枣粽子、枣牌牌……有多少种做法,真是一时难以说完。煮肉把枣当香料,泡酒把枣当补品。饿能充饥,饱食养颜,常食保健。“一日三枣,长生不老”,耄耋老人常食能耳聪目明。《本草纲目》中记载:“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红枣中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维生素,被称作“天然维生素丸”。还含有抑癌抗癌的环磷酸腺甘酸和可增强肌体免疫力的液蛋白等。所以,神木人说:“五谷加红枣,胜过灵芝草”,“姑娘要想皮肤好,煮粥别忘放红枣”。
神木人还吃出了不少枣文化。定亲时带上两袋大红枣,以示早结秦晋。女儿出嫁时,母亲会在她的嫁妆中放些大红枣,希望女儿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儿媳娶回来在洞房花烛夜,婆母给儿媳送一盘枣,口中念到“早生贵子”。腊月二十三,祭灶君,往灶火撂颗枣儿,口中念道:“灶君老爷本姓李,几颗红枣填你嘴,上天见到玉皇帝,不能报忧只报喜。”大年三十,穿一串大红枣给娃娃们挂在身上,临睡前把挂枣的衣服搭在被子上,亲娘口中念叨:“早睡早起,长命增岁,新一年里,平安无事。”正月里招待客人用一杯开水,泡上五颗大红枣,寓意为“五子早登科”。枣农们招待下乡干部,吃上一顿枣糕,寓意为“早点高升。”黄土高原,盛夏干旱,旧时的农民们给龙王庙上供一个大枣馍,乞求龙王爷早降甘霖,拯救万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