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建筑以及附属建筑
梵宇寺
梵宇寺,俗称马鬣寺 ,是龙林山的主要建筑群落。它座落在龙林山的山坳里,弯腰沟(亦称碗窖沟)的沟掌上。整个建筑群落包括寺院、僧院、偏院、斋楼、龙林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回廊、龙池洞、卫生间,总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
梵宇寺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住持重建的僧人是正新大师和怀壁大师。他们重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照壁、僧院等,占地约800平方米。
第二次修缮于后唐长兴三年,即公元922年,主持修缮僧人是成明大师和全彻,修建了佛殿、僧堂、厨房等。
第三次修建于后汉乾佑元年,即公元948年,住持僧人全彻大师,此次重建,主要是创建了观音殿。
第四次重建于北汉天会元年,即公元957年,此次重修,主要是创建了罗汉堂三间,塑了罗汉像一十六尊,住持人还是全彻大师。
第五次修建于天会八年,即公元964年,住持僧人还是全彻大师,此次重建主要是创建了斋楼一所。为表彰全彻大师的治寺之功,于北汉天会十年,立了一通石碑,碑文由戎明大师赐紫全微撰写,碑文中叙述了梵宇寺的历史和全彻大师的功绩,在记录和刊刻碑文时,由青莲僧人在座讲授维摩经。
第六次重建于金代皇统四年,即公元1144年,是谁住持的,修了些什么都没有记载,只知道重建寺院,寺名叫净真寺。资料来源于清顺治《清源县志》。后发了莲公灵碑,这次重建可能就是住持圆 和监寺莲公。
第七次重建于元代至元十二年,即公元1275年,当时的寺庙名称已改为净真寺,住持僧人为资公和尚,当时除重修全寺外,还创建了僧堂三间,厨房三间,整个寺院焕然一新。此条信息取材于资公和尚灵塔记。
第八次重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即公无1776年,由善男信女捐资重建,此次经理纠手的就有36人,布施人名单共有496人,由当时的廪膳生员赵万泉撰写碑文,当时寺名又恢复为梵宇寺。此次重修以碑为证,修了天王殿、正佛殿、弥勒殿、伽蓝殿等,中中装修增新超旧,金碧辉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