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书圣文化节

家乡区县: 山东省兰陵县

 

山东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家乡(公元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

 

2003年9月,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市委、市政府对王羲之故居实施了二期修复工程,在原有景点基础上,又恢复了王氏故宅——普照寺、王右军祠、五贤祠等景点。以修缮一新的羲之故居为依托,开先例地举办了首届书圣文化节,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出了“书圣故里”的文化品牌。自此,临沂书圣文化节每年9月举行一次。

 

举办历史

 

自2003年至2005年,临沂书圣文化节连办三届之后,“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被评为“中国节庆50强”。相应的,羲之故居也成为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2006年第四届临沂书圣文化节活动主题定位为“书圣故里·魅力临沂”,涵盖了文化交流、经贸洽谈、旅游推介、歌舞盛会和文化产业项目奠基等内容,繁荣临沂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变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让节庆文化与节庆经济同台唱戏、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互惠共赢。

 

2007年第五届临沂书圣文化节本着“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文化活动、经贸活动、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市场运营的方式,实现节庆活动的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沂蒙特色文化和临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全面展示临沂的崭新形象,促进与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为建设富强、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外部环境。

 

 

作用

 

书圣文化节是一个以文化为切入的综合工程,涉及了文化、城建、商贸、宣传等方方面面。书圣文化节的成功举办,给临沂带来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造了文化品牌,树立了城市形象。通过举办书圣文化节,进一步弘扬了我市优秀历史文化,打造了“书圣故里·魅力临沂”品牌,成为临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名片。书圣文化节,通过丰富的活动、广泛的交流以及高密度、大容量、长时段的强势宣传报道,向海内外展示了临沂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提升了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推动了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三届书圣文化节期间,为迎接八方宾客,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部门协同作战,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整修完善,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以文化节为契机,临沂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为“一创六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为迎接第一届书圣文化节,临沂市22条主街道同时开始整修,投资6000多万元对王羲之故居进行了扩建,滨河大道和双岭路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也相继开工。每一届书圣文化节的举办,都会让临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让市民精神一振。

 

(三)凝聚了精神力量,激发了工作干劲。三届书圣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临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使人们看到了临沂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坚定了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信心和决心。临沂人的自信心、自豪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过。市民普遍认为,举办书圣文化节是弘扬先进文化、共谋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宣传临沂、展示临沂、发展临沂的重要途径,是为群众创造文化产品,满足文化消费的重要举措。

 

(四)促进了招商引资,扩大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是每一届书圣文化节的重要主题。促进招商引资是书圣文化节最直接的成果之一。通过书圣文化节,不仅仅签约了大批项目,吸引了几百亿资金,更重要的是书圣文化节已经成为了我市向国内外客商展示良好投资环境和发展商机的重要窗口,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三年来,通过书圣文化节全市共签约项目799个,利用外资435.5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574个,合同金额389.10亿元。截至2006年8月底,全市在建5000万元(境外500万美元)以上招商项目达到146个,实际到位80.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五)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繁荣。三届书圣节的成功举办和书圣节这一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使得书圣文化节具备了推向市场,形成产业的条件。政府主导,连办三届,书圣文化节如何办,我们已经趟出了路子、形成了品牌,产生了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向市场,产业化运作,书圣文化节如何“市场化”,我们的许多经济主体找到了推介企业形象、展现产品品牌的好的平台、好的载体。连续举办的三届文化精品博览会,汇集了全国文房四宝、珠宝玉器、书法绘画、奇石根雕、民间工艺等14大系列600多个品种的文化精品。通过市场的整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沂蒙特色的人文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体系。

 

现实意义

 

书圣文化节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临沂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升,对文化企业的培育提高,对文化市场的挖掘开发,以及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探索。特别是通过文化节庆活动所培养起来的人们的文化品味和文明素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内涵尤为重要。书圣文化节的设计和举办有效扩大了群众的参与,广大群众参与书圣文化节,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文化和文化产业,更加切身地感受文化产品的无限魅力和文化消费的无比快乐。

 

 

更深层的文化产业的开始

 

书圣文化节这一节庆品牌的成功打造和探索实践,真正启动并搅起了临沂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池春水。因为书圣文化节,一大批文化企业得到培植,“羲之”、“书圣”等字样早已被精明的商家抢注为产品商标,发展成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三届书圣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必将有力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为实现临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撑。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富裕、平安、文明、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必将走得更加坚实,更加自信。

 

主要收获

 

书圣文化节,以节庆活动为平台,打名人牌,唱地方戏,以文兴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收获:

 

打造了文化品牌,树立了城市形象

通过举办书圣文化节,进一步弘扬了我市优秀历史文化,打造了“书圣故里、书法圣地”品牌,成为临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城市新名片,产生了广泛影响和良好效益。书圣文化节,通过丰富的活动、广泛的交流以及高密度、大容量、长时段的强势宣传报道,向海内外展示了临沂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示了临沂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全面介绍了临沂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宣传了临沂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商贸城、山水生态城的三城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临沂的良好形象,凸显了临沂的亮点和优势,提高了临沂的知名度,提升了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参加书圣文化节的来宾感慨地说:“临沂变化真是一年一个样!城市发展框架更大了,城市生态环境更美了,城市文化品味更高了,市民文明程度更强了。”文化经济的发展,城市知名度提高,书圣文化节作为临沂的重要节会,对塑造临沂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城市建设,提升了文化品位

从2003年首届书圣文化节开始,我市城市建设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短短的三年时间,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整修完善,城市脏乱差得到了集中整治,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一个和谐发展、繁荣进步的大临沂、新临沂已初步显现。首届书圣文化节期间,完成了王羲之故居的扩建改造,新修了双岭路,对城区22条主要街道进行了综合整治。2004年又以第二届书圣文化节为契机,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对王羲之故居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和改造,修建了百公里滨河大道一期工程;临西一路进行了硬化和综合改造;另对15条路段进行了整修,打通了市内多处断头路。对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进行了综合治理,对城区主干道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驻城各部门、各单位也积极行动,清理卫生,美化环境,市容市貌又有了新的变化。2005年又进一步实施了美化亮化工程,大力开展了城市秩序以及户外广告、违法建设的集中整治活动,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为下一步“一创六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凝聚了精神力量,激发了工作干劲

三届书圣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临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自豪感,激发了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感,更使人们看到了临沂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进一步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坚定了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信心和决心。市民普遍认为,举办书圣文化节是弘扬先进文化、共谋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宣传临沂、展示临沂、发展临沂的重要途径。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更加振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干劲更加高涨。

 

(四)促进了招商引资,扩大了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是书圣文化节最直接的成果之一。书圣文化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贵宾来到临沂,这些国内外客商在参观访问的轻松氛围中,广泛洽谈,多方考察,定项目、签合同。通过书圣文化节,不仅仅是签约了大批项目,吸引了几百亿资金,更重要的是书圣文化节已经成为了我市向国内外客商展示良好投资环境和发展商机的重要窗口,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为全市招商引资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三届书圣文化节,参加经贸洽谈会的海内外客商累计达到1560人,外商720人。经过积极推介、广泛洽谈,招商引资年年有新的突破。三年来,通过书圣文化节全市共签约项目799个,利用外资435.5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574个,合同金额389.10亿元。同时,由于各类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的日趋频繁和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逐年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对外开放水平,昔日的沂蒙老区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真正成为“魅力临沂”、“活力临沂”。

 

(五)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繁荣。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文化精品博览会,汇集了全国文房四宝、珠宝玉器、书法绘画、奇石根雕、民间工艺等14大系列600多个品种的文化精品。仅第二届文化精品博览会开幕的第一天,就实现成交额200多万元,整个博览会交易额突破了1000万元。从2003年以来,我市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通过市场的整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以生产文房四宝、书法用品和旅游文化产品的企业增加了30多家;以“羲之”命名的企业、商店和打“羲之”品牌的商品逐步增多。全市各类文化活动,也呈现出了繁荣活跃的良好局面。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步伐加快,推出了一大批文艺精品;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广场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参与广泛;全市各种类别的书画比赛、作品展览、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逐年增多。特别是通过参演品位高雅、气势宏伟的大型文艺晚会,我市文艺创作、演出队伍艺术水准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沂蒙特色的以优秀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绿色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体系。慕名来临沂参观旅游的外地游客比以往有了大幅度增长。

 

阔别。(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