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资源
1986年发现的团山河巢区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既有亚热带植物分布,也有温暖带植物生长,植物种类多达2560种。保护区内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顶级植被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目前多为次生灌丛。只有小山沟或山梁,有块状栎林或乔木林。主要树种有麻栎、栓皮栎、毛栗、水青冈、杨、柳、山核桃、青皮槭、水曲柳等。灌木有松花竹、野刺梅、野花椒等;藤本有猕猴桃、南蛇藤等。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且随海拨高度变化呈现明显垂直梯度分布,海拨500-900m为马尾松、麻栎、侧柏林带;900-2100m为华山松阔叶混交林带;2100-2500m为桦木林带;2500-2900m为冷杉、落叶松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2动物资源
1994年24只-朱鹮大集群要保护对象是朱鹮及其栖息地。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动物534种,分属29目,96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2级保护动物62种。在全世界的鸟类中,是最为珍稀濒危的种类之一。在1960年召开的第12届国际鸟类保护会议上被定为“国际保护鸟”。1981年5月在我国陕西秦岭南坡洋县发现,当时仅有7只。被命名为“秦岭一号群体”。这是我国自1964年以来复查到的第一个野生群体。随即开展了保护和拯救的工作。根据1999年的数量统计,目前野生的总数以达200只左右。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多年,作为一个物种,从兴盛到衰亡,只经历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衰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森林采伐,湿地环境的破坏,使其栖息地缩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的食物减少;人为猎捕;蛇、青鼬、猛禽等天敌的威胁。朱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鹳形目科属。别名“朱鹭”。全身羽毛大部分为白色,翅为粉红色,头部为橙红色,喙黑色细长且弯曲,其尖端和基部为朱红色。后颈枕部有若干羽毛延伸成矛状,形成羽冠。它体态优美,羽色艳丽,是一种美丽动人的鸟。
朱鹮栖息地位于汉中洋县的姚家沟、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据1984年统计,世界上只有20只,除日本笼养3只和北京动物园笼养的几只外,其余都生活在秦岭南麓的洋县,命名为“秦岭一号朱鹤群体”。
朱鹮,学名Nipponianippon,英文名JapaneseCrestedIbis又称朱鹭(通名)、红鹤、朱脸鹮鹭(北名)、日本凤头。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最北为西伯利亚北部(北纬50°30′),最南为台湾东部(北纬20°30′)。20世纪70年代,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已无野生报导。朱鹮被视为吉祥之鸟。它的体长80公分,体重约1800克。通体白色,两翅与腹部及尾渲染着美丽的朱红色泽。嘴长约17厘米,尖端微向下弯曲,脸裸呈红色,枕部有数十根柳叶状的羽毛延伸,形成羽冠,腿与爪亦为朱红色,喜欢栖于浅涧和稻田中觅食水生昆虫,多结伴成群翱翔。朱鹮以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翩翩起舞的轻盈舞姿,为历代诗人所歌咏。早有“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的优美诗句流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