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

家乡区县: 广州市番禺区

广州历史
地方简史

广州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大约三四千年前,开始有了农业生产。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繁衍,“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即是这种情况的反映。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着五色彩衣的仙人,手持稻穗,各骑仙羊,自南海降临古广州(时称楚庭),把稻穗赠给百姓,并祝愿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祝罢,仙人飘然而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广州于是有了“五羊城”、“穗城”、“羊城”的美称。古代在城内建起的五仙观(现存),解放后在越秀山建的五羊石雕像、五仙人像(“五羊仙庭”),均是纪念这动人传说的。
广州之得名始于三国吴黄武五年(226)。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国鼎立,岭南属吴,南海郡属交州管辖。建安二十二年(217),吴交州刺史步骘把治所由广信(今梧州、封开一带)迁来番禺(今广州),扩建旧城,史称步骘城。吴黄武五年,实行交广分治,以合浦为界,将交州分为交、广二州。广州之名首次出现在历史上。
广州建城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南海郡治在番禺,郡尉任嚣在此筑城驻守,史称任嚣城,为有文字可考最早的广州城。赵佗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建立南越国后,定都番禺,将原任嚣城扩展为周长十里的赵佗城。唐代,广州有州城三重。唐末刘隐任清海军节度使时凿平禺山,扩展南城,称为新城。其弟刘岩建南汉国后,广州城池颇具新貌。宋代修建中城(又称子城)、东城、西城和南城(又称雁翅城)。明代对广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将宋元时的中、东、西三城合一;扩建北城至越秀山;在宋雁翅城基础上兴建新城。清代时又在新城之南增修东西各长20丈的翼城,称为“鸡翼城”。中华民国建立后,城墙被拆建为马路。只有越秀山上明代所建镇海楼及一段古城墙保留至今,可供人们游览。
1.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秦王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以武力兼并桂林郡和象郡。汉高祖三年,赵佗乘中原楚汉相争之机,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自称为南越武王。此为岭南第一个封建王国。南越国统治岭南93年,共历5主。象岗南越王赵眜(赵佗之孙,第二代南越王)墓和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南越国时期广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五代十国时期,刘岩割据岭南,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在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称汉,史称南汉。南汉历4主55年,为岭南地区第二个封建王国。南汉主大兴土木,环城兴建不少园林宫馆,并建二十八寺,当代还可见药洲、荔枝湾、流花桥等遗迹。广州是南明抗清的一个重要地区,清顺治三年(1646)苏观生等拥立唐王朱聿钅粤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为期仅40天。今越秀公园内的绍武君臣冢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古代广州由于海外交通和贸易发达,成为中外文化交汇的前沿。中国的丝绸、陶瓷、手工艺品及文化典籍,不断由广州流向海外,外国的特产、宗教和相关的文化艺术、近代科学知识也经广州传入内地。六朝时期,佛教高僧由海道抵广州传教、译经、建寺;唐代,伊斯兰教传入广州;明末,基督教、天主教也经由广州传入内地。今天,广州许多著名文化遗迹,如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怀圣寺、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东山堂、圣心堂等,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鲜明印记。
2.近代广州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前哨阵地和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许多历史伟人和革命先烈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许多彪炳千秋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清道光十九年(1839),钦差大臣林则徐前来广州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道光二十一年四月(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与附近四乡百姓、手工业工人等,用锄头、铁锹教训了耀武扬威的英国侵略军。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在家乡花县官禄吧创立“拜上帝会”,孕育出农民革命的新理论,他后来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光绪十六年(1890)起,康有为在广州创设学堂,收徒授课,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宣统三年(1911)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发动、黄兴等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威震中外。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广州成了国民革命的大本营。
1920年前后,杨匏安等在广州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宣传。其后,广州共产党小组随之成立。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议实行国共合作。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揭开了国民革命的新篇章。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人才,毛泽东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省港大罢工,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坚持斗争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建立了东方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所有这些,为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增添了耀眼的光辉。今天,革命先驱曾留下足迹的地方,如花都洪秀全故居、虎门炮台旧址、三元里抗英誓师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公社旧址等,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后人瞻仰。
民国时期广州曾为国民政府所在地。1918年10月在育贤坊禺山关帝庙设立广州市政公所,1921年在南关长堤设立广州市政厅,正式建置广州市。广州是全国第一个建市的城市。1929年为国民政府特别市。1947~1949年为中华民国行政院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4年6月,广州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此后一直是广东省辖市,并为省会城市。1984年以后,国务院先后把广州列为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全国科技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和活力。[2]
3.历史地位
广州自秦汉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汉武帝时期,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东汉时期航线更远达波斯湾。唐代,广州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也是当时世界最长的海路航线“广州通海夷道”的起点,中央王朝首先委派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市舶使到广州。宋代,在广州首设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机构市舶司。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一段较长时间曾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3]
4.革命战争
广州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近代史上有三元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抗英斗争、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的“三·二九”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所以,广州既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城市。[3]
5.文物古迹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1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广州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自古以来享有很高的声誉。宋、元、明、清历代都有评选“羊城八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城市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1963年、1986年,广州两次重新评选“羊城八景”。2001年8月,广州又举办“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活动。2002年7月26日,评选揭晓,新八景为云山叠翠、越秀新晖、珠水夜韵、古祠留芳、黄花皓月、天河飘绢、莲峰观海、五环晨曦。2010年11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组织“羊城新八景”评选活动,至2011年5月18日,评选结果揭晓,新入选的“羊城新八景”为:塔耀新城、珠水流光、云山叠翠、越秀风华、古祠流芳、荔湾胜境、科城锦绣、湿地唱晚。[3]
6.历史名人
广州历代名人辈出,代代相传。秦朝任嚣,汉朝赵佗,清朝学者屈大均,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思想政治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推翻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孙中山等,为广州名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香舟(2014-11-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