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封闭走向开放
民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
也是中西文化碰撞最激烈的、
文化相互交
错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思潮也兴起,各种思潮之间相互传播。经济、政
治、文化等诸方面都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
导致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
很大的变化,
这一系列的变化在服饰方面体现的较为明显。
民国时期的服饰从整
体上摆脱了古典服饰的束缚,服饰的特点也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于,
受封建
残余思想的影响民国初期人们穿着还是形式宽大、
没有线条,
注重封建道德礼仪、
安于现状、没有思想和行为上的突破,
穿着缺乏个性和创新。
在民国初年女士服
装一般仍然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式,棉的为袄子、单的叫做衬衫子,
上衣是前垂
到膝、后挡住了臀的大半截衬衫。
衣袖非常宽广。下衣是长长的裙摆或宽而大的
裤角。整体看来,色泽灰暗、没有光泽,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与清代没有多大
的改变。
只有少数的先进跟随潮流者、
青年激进者受日本女装的影响,
改变了以
往的装束穿着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和黑色的短裙。
在这些先进者的带领下,
女装
服饰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过去胸、肩、腰、臀完全平直状态传统服饰造型,衣
服的长度趋渐变短、腰身逐渐收紧、
袖口也随之变小。衣服的色彩有了光泽且款
式多样,
人们的思想行为不再是封闭的而是逐渐的开放起来。
这些改变都要归结
于民国的成立。就如在
1912
年元旦的《新祝词》中所说:
“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
儿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
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
[1]
这一革新表现在女子的衣衫上就是由长变短
了,变的非常窄而且非常紧身,仅仅到腰间向凸凹趋势发展。
下衣人们开始改变
了以往的宽而大的裤角变的紧身而且很瘦。
裤角的这一改变也是民国初年服饰的
一种流行。
女人的服饰由长变短、
由肥变瘦,
一直不停的在变化,
无论怎样变化。
都表现出了一段时期的一种时尚,没有什么的规律可以遵循。俗话说:
“物极必
反”
到了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人们仿佛从梦中惊醒。发现原来高
领已经过时了,于是像秋日里枯叶一样,纷纷落下。长到了一定程度必短、宽到
了一定程度必窄、
包裹了一定程度必开放。
体现出人体美、
衣料舒适、
姿态轻盈。
这一开放趋势必定又是一种新的时尚、新的潮流。从总的趋势上看
:
女装是由宽
大变的窄小,袖子是由长变短。
人民大众真正的从封建束缚中走出来,
思想和行
为都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
青楼女子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者,
曲线初露别样的风情、
追
求摩登化
民国时期还有一些比较有着显著影响力的群体,她们的衣饰都是很前卫、
时髦的。她们穿的衣服领子高高的、毛茸茸的、硬梆梆的。将洁白的脖子紧紧
的围住,
像戴上枷锁一样。
这样的穿着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摧残,
但可以断定这在当时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流逝去了的、离我们比较远的
一段历史之中的时尚和时髦。
服饰的每一次变化,
大都是从高领变到低领过一
段时间再从低领变成高领或者再变为无领,
把白皙的肩膀裸露在外面等。
这都
是一次的时尚,一次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甚至还称之为是“服饰的革命”
。
领导这一
“服饰革命”
者无疑不是一些深闺里的大家闺秀,
而是那些落入风尘、
开放的妓女们或者是那些走出深闺的新潮女性。
民国时期服饰革命的最先引领
者是模特儿。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长三堂子中的名妓们。她们是服饰时尚
的最初体验着。
“自唐代以来,中国妇女的服制,一直是采用直线,胸、肩、
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
“
旗袍的花样是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在上海还掀起了一场“旗袍花边的运动”旗
袍的领上点缀着花边、肩上嵌套着花瓣,
这又是一种新的时尚新的潮流。滚边不
像以前那么宽了,就如张爱玲女士所言:
“是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
“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
年。
”
[4]
就在新潮们的带领下摩登男女也跟风穿起了高并且硬的领子,越高越时
髦越摩登,在当时高领风靡祖国大地,
成为了一种时尚。可见追求摩登化在当时
对于青年女子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对于摩登化的追求,
人们不断有了新的审美
观念。这时的人们认为性感才是美、暴露才是美,裸露出白皙的皮肤。生活在大
都市的青年男女,
追求一种无领的衣服,
就像出水的芙蓉,
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怀。
标新立异、
想别人不敢想的、
做别人不敢做的。
这时一些文人们又开始新的思索,
笔下又产生了新的灵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