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增城,我为我的家乡代言。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于2006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本科独立学院,由广东著名学府、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广东财经大学 [1]与广州太阳城集团联合创办。学院目前设有会计系、经济系、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文学系、外语系、艺术系、人文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统计学系;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商务、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2]、行政管理、旅游管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广告学、艺术设计、动画等28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8000多人。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托广东商学院的学科与师资优势,凭借太阳城集团雄厚资金支持,秉承“厚德、励志、博学、创新”校训,努力实践“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经济发展,打造财经特色,培育商科专才”的办学理念,以全新机制和模式运作,必将建设成一所广东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本科独立学院。
此外,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创作中心设在华商学院内,浓郁的艺术氛围积淀了高雅的校园文化。广东省工商联民营企业培训基地落户华商学院,感染和熏陶了华商学子立足社会,自主创业,自立自强的信心。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由太阳城集团全额投资。太阳城集团由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常委、广东外商公会副主席、广东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广州侨商会常务副会长、增城市政协常委、增城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廖榕就先生一手创立,太阳城集团实力雄厚,下属企业众多,是学院建设和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华商学院的校徽,充分表达学院对学术及社会的开放态度。
校徽整体外圆内方,由传统元素配以庄重雅致的古典红融合而成,流露出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象征了活力,干劲及灵活性,准确体现“学院”身份。
校徽中心部分为一古体“商”字,取古代方鼎和权杖抽象变化而成。鼎为诚信之尊;杖为权威之证;两者融合,突显出华商学院诚信和权威的特质。杖、鼎的组合形态恰似正在开锁的钥匙,意寓华商学院肩负解惑育人、开启知识之门的神圣使命。
外圆内方,有容乃大。外圆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预示华商学院前景一片光明。内方而富于变化,意指华商学院行止有度但绝不墨守成规。
整个校徽风格稳中有变,意蕴朴实而博大隽永,十分贴切地表达出华商学院的独特内涵和远大抱负。
“厚德”——源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即宽厚仁爱的心性与品德之义。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树立良好的做人的德行标准,诚以修身,信以立世。同时也表明华商学院将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崇高的道德、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厚己德以厚社会之德。
“励志”——“励”,古语通砺或厉,意指磨练、振奋的意思,现代语指劝勉;“志”:意志,志气;“励志”即勉励意志,磨练意志。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清贫饱学而胸怀天下,淡泊名利而志存高远,意志坚定而毅力超群,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做学问、求知识方面上,励己志以励社会之志。
“博学”——源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即指做学问之道。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 “乐学、好问、勤思、明辨”,更新知识,加深学养,先博后渊。要继承和丰富优秀的知识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博己学以博社会之学。
“创新”——“创”,意指开始,开始做;“新”,意指新鲜,过去没有出现和发生过的。“创新”即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敢做别人没有做的正义之事,敢走别人没有走的崎岖之路。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敢为天下先,在独立学院的教育领域中开拓进取,不屈不挠,闯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华商特色的办学之路,创己新以创社会之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