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先生”陈献章

家乡区县: 广东省中山市

陈献章(1428-1500)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开放自由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世称陈白沙。陈白沙为广东省新会县人,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半年而归,居白沙里,筑阳春台,数年不出户,读书静坐,入京到国子监,祭酒刑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翰林检讨,乞终养归。著作后被编为《白沙子全集》。 陈献间经过十年苦学,静坐冥思,舍繁取约,把握心与理的吻合关键,学问与修养,获得飞跃的进步。1465年(明成化元年)春天,陈献章决定在春阳台设馆教学。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一、先静坐,后读书;二、多自学,少灌输;三,勤思考,取精义;四,重疑问,求真知;五,诗引教,哲入诗。开学后,绝大数学生都勤恳用功,但也有个别学生沾染了酒色、浪荡和懒惰,陈献章就篇了《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等几首诗歌给学生诵读,作为座右铭。为了教导学生重视学习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他又作了一首歌谣曰:二五八,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1466年,陈献章收到顺德县浅浦的一封信,规劝他趁新任皇帝复礼施教,整顿朝纲,考取功名,为社稷效力。于是再上京师,复游太学。国子监的主管官是祭酒刑让。他原来同陈献章一起参加1448年科考,陈献章考得副榜,刑让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修撰皇帝实录,刚升为国子监祭酒。刑让有意考试陈献的学问,让他作首《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杨龟山就是北宋学者杨时,进士出身,官拜龙图阁学士,他学问渊博,曾作《此日不再得》的诗,名震遐迩。陈献章凝神冥思,不多时,挥毫而就,诗成之后,朝中一班有志学问的文臣学士赞叹不已,争相传诵。刑让称赞其为真儒复出,遂向吏部尚书卫翱推荐陈献章到部里当司吏。后来,陈果然接到任职的官谕,但却是当个衙门日捧案牍,抄缮校核,封发递送的小吏。他为人耿直,由于不屑巴结权贵人物,触怒了当时官居礼部侍郎的尹昊,受到权臣的暗算和陷害,正直的官员对陈献章无限的同情与保护。4年后,陈再参加会试,因奸臣陷害应考失败,决定南归。

1500年,陈献章病逝于故土,谥号“文恭”。1574年(明万历二年)朝廷下建家祠于白沙,并赐额联及祭文肖像,额曰“崇正堂”,联曰“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1585(明历十三年)皇帝又诏准从祀孔庙,有“岭南一人” “广东第一大儒”盛誉。

大张琳6(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