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民俗2

家乡区县: 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粤剧
  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广府戏等,它继承了古代代歌舞、百戏、元明南戏、 明清传奇等优秀传统艺术,经过数百年兼收并蓄,已成为流传五大洲的一大剧种。
  早在汉代,佛山已有歌舞表演。明代正统年间,佛山人以演戏助威,阻止了 黄箫养对佛山的进攻。据明代《霍氏族谱》记载,当时戏剧在佛山已相当流行。
  明万历年间,佛山出现了粤剧第一个行业组织琼花会馆。本地班常乘专用船只赴 乡村演出,称为红船班。清咸丰年间,粤剧艺人李文茂在佛山率领粤剧艺人起义反清,在广西建立大成国。起义失败后粤剧一度被禁,经邝新华等人努力,粤剧 得以重生,并组成了粤剧同仁的新组织八和会馆。
  辛亥革命前,黄鲁逸等建立了志士班,对粤剧进行了种种改革,培养粤剧人 才,粤剧艺人李文甫等还参加了黄花岗起义。二十年代,省港班的崛起及“薛(觉先)马(师曾)争雄”,促进了粤剧的改革和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剧得 到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粤剧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只益重要的作用。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大类。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壁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古代,剪纸主要用途是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装饰、刺绣雕刻图样、产品商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佛山木版年画
  始创于明永乐年间,有五百多年历史,《辞海》记:“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之一,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 
  佛山木版年画有原画、木印、工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神、年画、神像画,以门神为主,内容多是“神茶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福禄寿全”、“五子登科”、“加官进爵”、“天姬送子”、“和合二仙”、“金钱童子”以及各种神像和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题材广泛,表现人民的希望和理想。 

 

junho(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