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志》

家乡区县: 山西省盂县

全书设24编99章326节,卷首还另设有“概述”和“大事记”,卷末有“眼外辑要”和编后。依据“横排门类,竖写历史”及详今略古的原则,新编《盂县志》较为真实的记述了从春秋周灵王三年县境设仇犹国至1990年计2559年间全县自然与社会的发展概貌与现状。

重点记述了山西省盂县从1840年至1990年,特别是建国以来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全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及现状。浓墨讴歌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老区人民的悲壮精神和光辉业绩,重笔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

《盂县志》的篇目设置在整体结构、布局、类别、领属、顺序、命题等力求符合志体和事物发展规律及学科分类,颇得“资治、存史、教化”之旨。有两点很引人注目:一是善于归纳,二是突出个体。

这部卷铁浩繁,博大精深的新志,堪称资料翔实,分类合理,表述简要,印刷精美,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创造新的历史的盂县人民,对茁壮成长的后代子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土教材。

4评价

这是深植于优秀文化传统土壤的一部力作,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编纂的新《盂县志》,汲取了旧志各版本的营养,突出了社会主义新方志注重经济部类的记述和资政、教化功能,无论是在指导思想,还是在体例结构、资料取舍、文体文风、记述方法等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新志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重的地方特色。加强了宏观记述,注意了记述内容的整体性。所谓地方志书的整体性,主要指的是记载一地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它是以志书特有的横排竖写这种形式来体现的。这种注意整体联系的追求是新志的科学性所在。新编《盂县志》的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正是通过这种有机联系来体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反映地方的特点,是修志者的共同追求。

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在今年第二期《中国地方志》上著文赞它“全面反映了盂县自然和社会的发展面貌,特别是建国以来的现状”,“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先生、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林衍经先生也都给予较高评价(见1996年第六期《沧桑》)。

天津市志办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郭凤歧,安徽《江淮时报》总编辑、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欧阳发等方志专家写了评论文章。

大家对《盂县志》优点的肯定可概括为48个字:观点正确,符合宗旨;篇目恰当,有所创新;资料扎实,信息密集;特点鲜明,详略有度;选载人物,严肃慎重;表述得体,文字简括。清代方志学家霍宣颖说:“凡志之佳恶,不待烦言,但阅其门目,便可知有无鉴我能力。“

毕晓龙(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