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离大陆的茫茫东海之上,有一座小城,静静卧在奔腾不倦的海波里。你或许没有去过那儿,但应该听说过它——舟山群岛。正如它的名字,1390个岛屿汇成了这片形如舟楫的群岛,古称“海中洲”。
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八年。它的一砖一瓦,都留下了海风吹拂的痕迹,一草一木,都和我呼吸着同样新鲜的空气。就像浩瀚无尽的海洋赋予了它灵动的气质与内涵,它赋予了我刻在骨子里的大海情结。
去年九月,我第一次离开这座城市,在大陆求学四月。身在异乡,方知我过去乃至今后的岁月,我这一个体,这一生命,都是这座城市造就的。从那里出发,我终将回到那里去。
小城呈现的是一派独特的海岛风光。岛上多是绵延起伏的丘陵,最高的山不过600多米。岸边惊涛拍打礁石,海面时而波光粼粼,时而孕育一个个巨大漩涡令人望而生畏。成群结队的海鸟盘旋在海面上空,绕着小小的无人岛飞行,声声啼鸣在这浩渺山海中更显划破苍穹的气势。这片博大的海域从未缺少过杀机,也从未缺少过生机。
大自然亘古不衰地在这里泼墨作画,而岛上的烟火与繁华也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修饰着自己的眉眼。 春季,去金庸笔下的“桃花岛”走走,静看第一朵桃花绽放,直至层林尽染。 夏天,蝉鸣聒噪,穿透岛上格外新鲜的空气,催促人们张开午后惺忪的睡眼。而此时,朱家尖岛的沙滩上最是热闹,去踏浪吧。对了,“桃花岛”上的薰衣草田也将收获浪漫了。
秋季,穿过街道,淋一场“香樟雨”,顺便到朱家尖岛一睹“国家沙雕节”的风采。 冬天,静嗅梅花清香四溢。新年伊始,怀着虔诚的心去“海天佛国”普陀山奉上三支清香吧。置身于“不肯去观音院“旁的礁石上,更可以一览大海惊涛拍岸的气魄。
四季轮转,花开花谢,人来人往,知是几年。而潮起潮落,却是千古不变的韵律。这千古不变的韵律,见证着这个群岛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如何从当初的“海上孤岛”渐渐有了人在这里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从事渔盐生产。古寺,古街,也暗暗提醒人们,别忘了这里是江南一隅,小桥流水人家也是常见的景致。
这座城市坐拥着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与深水良港,素有“中国渔都”的美称。鱼虾蟹是岛民每顿必备的盘中餐,富贵虾和淡菜是岛民的零食,自家晒鱿鱼晒鳗干是少不了的过年风俗。这里加工的海鲜有自己独特的海洋味道,在日本韩国也倍受欢迎。许许多多的风土人情都与海密切相关。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这是一座离不开海的城市,居住的是一群离不开海的人。
我的童年时代里,出门拜访亲朋好友最常用到的交通工具除了车,就是船。虽不太方便,但置身于船上,眺望这一刻眼中的的波浪在下一刻渐行渐远,对于还是小孩子的我充满了无穷乐趣。如今,一座座连岛大桥将许许多多的岛屿串起。尤其是五座舟山跨海大桥,创作了诸多“世界之最”,更是让这座远在海上的城市被大陆紧紧揽在怀里。 它从未停止改变容颜,就像大海从未拒绝山间的流水奔入它的怀抱。
2011年,国家格外眷顾这座岛城,设立它为“舟山群岛新区”。这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中国唯一的正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新区。 就像海面上,朝阳喷薄而出。就像海岸边,浪涛拼尽全力拍打礁石。就像春天里,第一朵杜鹃吐露出沁人的芬芳。就像渔船上,渔民们拉上了一大网活蹦乱跳的鱼虾。 这座小城,在大海的守护下,也将步入更美好的明天,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名字,它的味道,踏上去拜访它的旅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