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声的响亮,要看他被谁牵挂。是被学者,被诗歌,被历史牵挂的湖啊。
郭璞《江赋》云:“其旁则有云梦雷池,彭蠡青草,具区(古太湖名)洮滆,朱浐丹漅”。据载,古太湖由长塘湖、射贵湖、上湖、鬲湖和太湖组成,源出茅山、天目山二脉。长荡湖,太湖的兄弟,鬲湖的连襟。郭璞,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训诂学家,通晓古今,谙熟天文地理,还能占卜未来,很准,很神,一般人都把他当仙人,很文雅的称法是道术大师的祖师。奇人一个,奇人所著《江赋》,汪洋恣肆,汩汩滔滔,极尽辅陈之能事,叙描古今之名江大河,湖泊巨流,至今天没有第二篇赋堪与之比肩,奇赋啊!“长塘”能入奇人之法眼,奇赋之列,自有其出奇之处吧。
是的,长荡湖很奇特。
奇一,名。奇赋里的长塘,唐代散文家范仲淹称它为“洮湖”。文载“洮,音姚,俗读滔,一名长荡湖;荡,通作塘,在江宁府溧阳县北二十里,镇江府金坛县西南三十里,常州府宜兴县西百里。虞翻、韦昭、周处、郦道元,皆以洮湖为五湖之一也。湖周一百二十里”。范文对洮湖解释,长塘湖,也就是长荡湖,也叫洮湖。《咸淳毗陵志》也云:“洮湖,一名“长塘”,在县西北百里,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五里。”不就是一个名吗,长塘,洮湖,长荡湖,一湖三名,也不知名自何出,奇。它让我想起阿斗。阿斗大名刘禅,刘皇叔之子,贵为帝。可世人爱称阿斗,可谁叫他阿斗,谁称之刘禅,不详。但事实上,阿半也好,刘禅也罢,他都是帝王一个。若此,长荡湖是皇帝湖么,奇啊。
奇二,鱼。长荡湖的命名已是奇特了,现在还有长荡湖的鱼呢,也很稀奇。读一读唐张籍《长塘湖》诗吧。“长塘湖,一斛水中半斛鱼,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水浊谁能辨真龙?”我查了一下字典,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不管怎么说,一斛水中有一半是鱼,谁都会感到稀奇。如果我亲眼目睹,我的嘴巴一定是大写的“O”,半天变不会原型。因为,光鱼多“稀奇”就罢了,可那鱼的“个头”也稀奇“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这是什么鱼啊!还记得夏季放暑假的时候,常常到西码头淘米,淘米时,把淘萝慢慢沉到离水面一寸左右的地方停住,就会有一群群鱼游来,等它们进入淘萝贪婪吸米浆时轻轻把淘萝往上提,那鱼就会在米上跳跃,有长长的黑背银色肚皮的小小鯵鲦,还有短而扁的叫不出名的鱼。莫不是长荡湖里被张诗人舀进斛里的鱼就是我淘米萝里的鱼?因为我家西码头的那条河与长荡湖相通,相距五里不到。如果说小鱼贪玩常在水面上看风景,那他们的爸爸妈妈肯定都藏身湖底水草丛中吧。如果张诗人肯挽起袍子,探脚入湖的话,那肯定双一脚下有一脚碰到的都是那些小鱼的爸爸和妈妈。一湖水中有半湖鱼,大鱼沉底小鱼浮面,好一个长荡湖啊。
还有这湖边的柳叶儿,竟也长成了鱼形。叶是岸上的鱼,鱼是水中的叶,一个在风中飘,一个在水中游,好诗意啊。
我能想像张诗人当年漫步柳叶下,探身湖面上的情景了。他一定心怀醉意,朦胧中把满湖的水当成斛中的酒了,就在他舀起一斛水时,他惊呆了,“这酒里何来鱼多”?不知是长荡湖的鱼多还是长荡湖的水甘,反正诗人面对此景此境,诗兴更浓了,他挥毫了,“长塘湖,一斛水中半斛鱼,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该如何描述诗人写长塘湖时的心境呢?请欧阳修,醉翁曰“张籍之意不在鱼,在于鱼水之间也”;请正在逍遥的庄子,他老人家说“子非鱼,安知不知鱼之乐,张,人鱼也”—…若言长荡奇,不如说鱼奇,是鱼触动了张籍的情怀。从此,长荡之鱼跃入泱泱诗河,有了“诗”味,难怪至今,长荡湖尝鲜的美食家们仍络绎不绝,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奇三,山。真的,我非常惊奇,长荡湖中竟然有山。我曾四次与长荡湖对望。第一次,跟着爸爸来长荡湖捞水草,我趴在水泥船帮上,满眼都是在水底招摇着油油地青荇,它在清彻见底的湖底荡漾,婀娜的身姿,摇出湖的漪沦,我的心跟着摇荡,那一次我的心中竟没有了湖水和波浪,当爸爸的船满载着绿绿的水草在夕阳下西行时,我仿佛成了龙宫女儿,龙宫从来没见有山。第二次是初中三年级的一个植树节,那是一个下着小雨的下午,在长荡湖的西岸,我看到了灰色苍穹下浩渺无际的水湖了。天低水满,湖水荡涤,远望如海,近观似潮,我的眼里心里汪泮一片,我不知道灰色的天空与灰色的湖面是否有分界线,如果有山,那它在哪里,水里,云层里吗?第三次,跟着父亲远行至苏州,回家迷路,只见四周苍茫无边,天黑不见真迹,近处密密的如鬼魅般的芦苇,高高低低,挡住了我回家的路,那时我的心跟着浩荡和湖水上上下下,非常害怕从此变成湖中的一片苇叶,害怕让我未曾遇见湖中的山。第四次,和好朋友一起在一个冬天的午后,在吃完湖鲜之后荡舟在天际相连的湖面上,但见天高水远,落霞孤骛,湖面如一面镜子,把蓝天和白云照在其中,远看,近游,我还是未看到山。可《风土记》却有这样的记载:“阳羡西北有洮湖,中有大小坯山。”
“大小坯山”,是什么山呢?“坯”一读Pī,一读huài。读Pī时,指用原料做成的器物形状,还未成形,如坯布,就是织成后还没有经过印染加王的布,坯子,指未来可能成为做某事的人等。读“huài”时,它就直接是“坏”了。这山,是指还未形成的山呢,还是指“有缺点”“品质坏”的“坏”山呢?
它首先是个坏山吧,坏坏的,总是跟人藏猫猫,那它“坏”是否如隐士,为何三十多年了,连梦都梦不到它。曾站在依依杨柳下与长荡湖对望过,曾在迷路时乘船在湖面上出奔过过,也曾跟着时尚在湖上人家的大船上饕餮过。见过湖水,苇影,柳绿,听过湖声,鸟叫,虫鸣,看过水涌浪奔云游,尝过蟹肥虾鲜鱼嫩,感受过湖面的浩渺无际,感受暖风吹得游人醉的湖上荡漾,领教过“风急天高”时的“浊浪排空”,……这山怎么就这么耐得住寂寞,从未有“显山露水”,示人以庐山真面目的愿望呢?
那它是坯山吧。《志》云:(长荡湖)“西通石臼、丹阳等湖,东通太湖。中有大坯、小坯二山,皆水环四面,望之若浮,亦名浮山。今小坯山亦名白石山。”依《志》之记,那坯山,一定是水波涌现时的“水山”,或者是水波跌落时才能见到的未成形的石山。传说金坛城南的长荡湖与西边的茅山,在若干年前,恰是山是湖,湖是山。老人们都说长荡湖曾经是山体,而茅山却是一片汪洋。有人曾从茅山峰顶寻得贝壳以证其曾经是湖,可至今却没有谁找到长荡湖曾经是山的依据。莫不是,这大小坯山的记载,能实证了长荡湖曾经是山吗?长荡湖过去是山,还是长荡湖的山是水做的呢?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么长荡湖一定是女人湖了,若此长荡湖的山也一定在“灯火阑珊处”,只有“蓦然回首”才能见其真吧。
奇四,史。谁料,这迷人的长荡湖,还总令人生出敬畏之心来。据范仲淹文的有关记载,高祖十一年,淮南王黥布反,上自将兵灭布,布败走江南。汉将追击之于洮水南北,皆大破之。晋咸和三年,将军王允之也是在延陵湖(亦即洮湖)把叛军捉拿归案。隆安二年,宋主派兵捉拿叛军,也是在长荡湖打败了叛军,……长荡湖怎么就成了叛军的葬身之湖呢?范伸淹说“盖湖密迩金陵,为东南捷径,诚战守要地也”。我认为,长荡湖之所以成为“战守之要地”,是因为它是“长荡”。长荡湖,“长荡乎”,一柄长长的能长久荡平反寇的的利剑。这利剑,寓锋利于美丽之中,寓正义于柔波之心,滋养万物,奉献大爱,多情缠绵里,削平险碍,给世界以平安欢畅。诗云:“河水汤汤,涓涓流淌,我心盼兮,明媚阳光”。这“汤汤“如果是“荡荡”的话,诗之所言非长荡莫属了。
终于,长荡湖从远古走来,呼吸万里,带着它的奇特,吐纳灵潮,带着它奇特的历史,风光,和传奇,自然往复。也许,在后代的创新新湖下,它还“鼓怒作涛”。相信,被奇人,奇事牵挂的长荡湖,还会因波明,水秀,鱼儿欢畅,百鸟相聚,芦叶纤纤,柳色清清的快意激荡后人的。
这是怎样“荡之湖”啊!一个“奇”字如何了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