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将领,军事家。李靖少有文武才略,为母舅隋名将韩擒虎所赏识。隋末,任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曾谋告发太原留守李渊有反隋意图。李渊入长安时擒之,将行诛杀,李世民力救得释,召为幕府。625年,东突厥入侵太原,京师戒严,李靖为行军总管,率江淮兵北上备御,诸将失利,他一军独全。突厥退后,唐以靖检校安州(今湖北安陆)大都督。
太宗即位,李靖历任刑部、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629年,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与李绩分道出击东突厥,次年1月,李靖率骁骑三千夜袭颉利可汗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颉利逃走。李靖随即与李绩会师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乘胜追击,突厥部众溃散,颉利西奔被擒。东突厥亡,其部众和所属铁勒诸部都归附唐朝,北方安定。李靖以功进封代国公,任尚书右仆射。后他深入敌境,平定吐谷浑。还朝后,他长期养病家居,不见宾客。
李靖一生战功赫赫,以抗御外侮为主要战绩,用兵灵活,著有《李靖兵法》,对兵学推陈出新作出了贡献。
主要成就:
击灭突厥,平定吐谷浑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
代表作品:
《李卫公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靖六军镜》 等。
生平事迹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评价
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