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小笼趣闻——卓别林遇“尴尬”

家乡区县: 上海嘉定区

1936年3月,美国喜剧电影表演艺术家查利•卓别林携宝莲•高黛到上海访问。其间,卓别林曾慕名逛老城隍庙,在南翔馒头店出了一个“洋相”。

当时,中国的电影正处于发展阶段,不仅出品了许多国产影片,还引进了一些外国影片。刚在申城上映的由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虽是一部无声片,但还是引起了轰动:那个长着小胡子、戴着圆礼帽、穿着大皮鞋和肥裤子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卓别林一到上海,就受到同行的热情接待,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接受梅兰芳邀请,到新光大戏院(今新光电影院)欣赏马连良的京剧表演。

作为京剧“马派”创始人的马连良,上世纪30年代在京剧界已颇具声望。当卓别林观看马连良主演的《法门寺》时,虽不了解剧情,也听不懂言语,但演员精湛的演技让他折服。卓别林对身边的梅兰芳说:“中西音乐歌唱,虽然各有风格,但我始终相信,把各种情绪表现出来是一样的。”演出刚结束,马连良还未卸妆,卓别林就走上舞台,表示钦佩和感谢之情。卓别林先是学着中国人的样子,双手合拳作辑,两人同行中国礼。接着,他又伸出手紧紧握着对方的手,再行一回西洋礼,在场的摄影师连忙按下快门,留下了东西方两位艺术大师亲切会面的精彩瞬间。

离新光大戏院不远处便是“大马路”(今南京东路),许多上年岁者还记得,卓别林曾在和平饭店下榻,曾在老介福公司一口气买下60打真丝衬衫,曾在国际饭店与文艺界朋友欢宴。然而,他在南翔馒头店的趣闻,则鲜为人知了。

原来卓别林在新光大戏院等候京剧表演开场时,无意中瞧见一位老太太领着孙儿坐于后排,那孩子有滋有味地吃着“很小很小的包子”,不觉好奇。有人告诉卓别林,老太太住在老城隍庙附近,家里挺阔,是个出名的戏迷,卓别林决定也抽空去尝尝“很小很小的包子”。

当晚,卓别林和高黛悄悄来到老城隍庙,逛了一大圈,买了很多别致的小玩意。随即,卓别林走进南翔馒头店,他马上被大家认出来。卓别林用手比划时,服务员立刻明白意思。仅隔片刻,一笼冒着热气的南翔小笼包端过来。卓别林已学会用筷子,熟练地夹起一只包子就咬,不料汤汁猛地喷出来,溅到坐于对面的高黛脸上。在场者见状,都哈哈大笑。店经理连忙给高黛递上热毛巾,并说明吃南翔小笼包应该先小心地吮吸汤汁。卓别林向高黛致歉后,重新夹起一包子,这次一点没出错……

卓别林仅在上海停留两天,梅兰芳除了热忱地安排观看京剧表演外,还曾陪同观看海派机关布景的连台本戏,以及上海市民阶层看戏、娱乐的真实状况。夜吃小笼包,只是他在沪活动的一个有趣小插曲。

肉肉(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