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辛亥革命的木牌坊

家乡区县: 四川省资中县

                           

 

    谁都知道牌坊是石头制作的,可是资中却有一座木头制作的木牌坊。此坊高12米,面阔8米,重檐歇山式,宝盖葫芦顶,重经筒瓦,下托斗拱,由数百块雕成如意形状的小木块搭成的萎形盘空托架状如蜂窝,俗称“鸦雀窝”。
    木坊的正中匾额上写着“文命诞敷“四个大字。”文命“是夏禹王我名,”诞“是广大的意思;”敷“是普及的意思。四个字连在一起意为夏禹王的广布四方之意。此坊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原为大东街禹王宫之大门,于1968年由资中县文管所迁建于重龙山永庆寺天王殿。
牌坊不寻常,牌坊后面的故事不寻常。它“阅尽人间春色”,亲历了辛亥革命的时代风雷,是最为权威的历史见证。
    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了铁路国有政策,受到了四川人的强烈反对,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成都还发生了伤亡40多人的流血惨案。为了平息“川乱”清廷派出了原为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的端方以“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的身份来到四川,可是还未到达重庆,武汉就爆发了武昌起义,端方惊恐万分,赶到资中,又被赵尔丰阻挡,不准西上成都,端方便在资中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困了13天,于1911年11月27日凌晨被他带来的湖北新军中的革命人将他从钦差行辕(现公安局内)押到禹王宫,斩杀于禹王宫的木牌坊下,所以说这座木牌坊是辛亥革命的资中这个“舞台”上“最有权威的历史见证。1968年,资中扩建东路小学,将大东街连在一起的天上宫、万寿宫、文昌宫、禹王宫打通,建为校舍,资中文管所为了保护文物,便将这座精美的木牌坊迁移到了重龙山上,每当见到它,笔者便会想到那横尸于牌坊之下的清室重臣端午桥(端方字午桥)。诗曰:
七绝•观“文命诞敷”木牌坊而感咏
名重京华督两江,几多鹰犬畏端王。
何期首断资州府,千里孤坟泣蔗乡。

刘芳的小世界(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