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师嶂位于盂县北去三十五里藏山之南的碧屏山上。此山两峰对峙,参差峥嵘,岩削如屏,绿荫蔽日,色似碧玉,因名“碧屏”。山腹建玉帝庙,庙后有洞,幽邃深远。洞内积水成潭,深暗无底,曰“千佛池”。四周壁上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摩崖造像数百尊,为北魏年间所造。庙西沿山开凿栈道,迂回数百米,结庐数槛,为僧院禅房,相传唐时有六位道人在此修炼,羽化为仙,故名:“陆师嶂”。为历史悠久之古文化遗址。陆师嶂千佛洞 位于盂县苌池乡柏泉沟里之碧屏山。洞内有池曰“千佛池”,左、右两壁之佛象共1000余尊,造于北魏、北齐时期。相传唐时6位道人修炼羽化于此,故名“陆师嶂”。
陆师嶂造像、千尊佛,位于长池镇田家庄村北最高山峰碧屏峰下。说那里有一座相当规模的玉帝庙,有牌楼山门,钟楼鼓楼,正殿偏殿,客堂山房。由于地势狭窄,山壁险峻,据说建庙之初工匠们使绳索吊在空中作业,砖瓦则由山羊驮着艰难运送。现在有人上峰顶采药,还能见到当时拴绳的锈涩的铁环在碧屏山峭壁上。故事流传:说唐代时有六位道人,在此山修炼而后羽化,故得名陆师嶂。说峭壁间刻有千佛余尊。
光绪年间,盂县有一任知事王大人关心民间疾苦,官声不恶。任职期间曾率领乡绅随僚到玉帝庙为民乞雨,言王大人与百姓一样脚登草鞋头戴柳编从县城一路步行,到庙里亲自拈香叩拜,焚读祭文。那次盛大乞雨活动之后,王大人就在庙院正殿东侧山门以里的山壁上勒功谢神。大老爷带头,随僚乡绅们都多少不等捐了银子给庙里。刻字题辞之外,开凿了千尊佛。此地在1987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区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