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的人文历史,我来告诉你

家乡区县: 浙江省苍南县

    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宋、元以来人文荟萃,明代为抗倭前线,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是革命老根据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县。 

    今苍南地,早在新石器时代,灵溪镇的渡龙山上就有人类活动,并留下了石器和古陶碎片。至今钱库镇桐桥村还遗留有7座商周时期石棚墓。它是当时浙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墓葬形制,这种巨石墓葬文化在国内极为罕见,已被列为“国保”单位。商周时期人类活动逐渐频繁。春秋时为东瓯越人地。战国时属越,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汉高祖五年( 公元前202年)于闽中故地置闽越国,属闽越国。汉惠帝三年( 公元前192年)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 今温州),世称东瓯王,为东海辖地。汉武帝时,东瓯举国内迁江淮间,国除。汉昭帝始王二年( 公元前85年),今苍南地属回浦县。当地的闽南文化主要来自明朝清朝时的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和已经移民到泉州漳州的莆田人再次移民到温州,以苍南县为中心分布,被称为浙南闽语。,此后历属章安、永宁、罗阳、安阳、安固、始阳、横阳、永嘉、平阳等县。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苍南县常住人口为118.46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6.76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1.70万人,增长1.46%,年平均增长率为0.15%。苍南县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89.05万人,比“五普”增加7.94万人,所占常住人口比重提高了5.71个百分点,显示该县仍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苍南县少数民族人口为3.10万人,比“五普”增加0.83万人,增长36.58%,所占比重由“五普”的1.94%提高到2.62%。在全国56个民族中该县已有38个民族居住,常住人口中排在前五位的少数民族分别是畲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和回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w1994(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