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龙山北岩摩崖造像
位重龙山北坡。造像分布古北岩、君子泉两处,君子泉处崖壁凹腹,长88米,高、深15米,造像127龛1222身;古北岩处长67米,造像45龛491身,两处共172龛1713身(中唐27龛、晚唐98龛、五代31龛、宋15龛、清1龛)。据《金石苑》载《唐重修北岩院记》,其凿始于唐建中四年(783),它们或1龛1身,或1龛数身以至众多群像,“观无量寿佛经变像”龛,造像650身。1龛之中以佛、菩萨为主,个别龛中供养人占显要地位。造像以观音、地藏、药师佛和净土信仰一类题材为多,雕刻或细腻,或粗犷,形象生动。左侧第一窖为释迦牟尼全身立像,高近6米,头戴珠光宝冠,前胸半裸、身着布衣僧迦梨(用9至25条布片缝成的大衣),饰以衣纹,佛面丰腴,神情端庄,体态健硕,造型简朴,从中透出佛家慈祥意境。摩崖正面有华严三圣图、维摩示疾图、观无量寿佛经变像、千手观音像、毗沙门天王像等龛。观无量寿佛经变像龛分为三部,上部刻西天“极乐世界”盛况;中部造“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左观音、右大势至);下部雕“未生怨”和“十六观”的故事,场面宏伟。崖间还有极个别的道教造像,如老君青牛图等。1980年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东岩摩崖造像
东岩,又名罗汉洞,位城东2.5公里,洞内因祀有500阿罗汉,故名。洞外左侧岩壁,有造像4龛98身,其中《世尊讲法图》又名《释迦拈花讲法图》,窟高7米,释迦高5.2米,赤足立于莲台上,左手曲肘平胸,右手拈花,脸含笑容,略向前倾,俯视左下壁之弟子迦叶,与一般不苟言笑的释迦像截然不同,为世所罕见的释迦特异造像。造像侧有唐代宗年间翻刻、清嘉庆重刻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两幅。1973年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岩摩崖造像
西岩,又名御河沟,位城西3公里,沟长500余米,宽60米,中有小溪流向沱江,两岸石壁夹道,如城如峡。造像共97龛1011身。沟东56龛,布于岩壁间,有释迦、普闲、天王、观音等,最大的42臂观音像高6.65米,手持日、月、印、鸡心玉环、麦穗、罐、碗等各种法器;沟西41龛,40龛在岩洞中。85号龛,主像地藏居中,身后10小龛,每龛坐一阎罗,雕刻精致,是已知四川省最早的地藏十王龛。像多为唐、五代时造。1973年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洞河摩崖造像
位城西北27公里,甘露镇般若寺村。造像15身。第一龛三世佛,正中刻弥勒佛,高2.15米,身著通肩式袈裟,双手抚膝,赤足踏莲。左右刻阿弥陀佛、释迦佛,高均为2.24米;第二龛药师佛,高1.56米,结跏趺坐莲花座。两旁刻日光、月光菩萨,高1.3米;龛外刻2力士,高1.1米,姿态均优美。第一龛壁题记有“天宝十载(751)功果朝议郎行月山县令上柱国江元礼承奉郎行主薄张璥朝议郎行丞成茂钧文林郎行尉王承晓”等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