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中的宇宙(1)

家乡区县: 达州市通川区

高考终于平静而安然地过去,没有任何意外的激越。只是无所事事地过了几天,心中便无端生出了些许寂寞来,令人疲惫的不是忙碌,而是百无聊赖的庸闲。那时想写文章的迫切心情,在高考过后的余暇日子里,竟消散得毫无踪影。只是长夏难消,永日漫漫。积习从散漫中抬起高昂的头,又使我拾起了笔,记下那段忙中偷闲的写作日子。

去年的夏季,有一样的骄阳,一样的高温。我来到另一座小城报名上复读班,心中既没有无谓的悲伤,也没有无聊的愤怒,平静而淡然地接受了现实。我的分数虽然过了重点线十多分,可最终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填志愿时,我故意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所以此时我便决然进了复读班。我一向不是个中庸的人,注定了我某些事的激进,即使由此带来损失,我也从不言悔。

那时的日子是忙碌的,也很单纯,只是为了弥补某个知识点的遗漏,为了使某一科上升某某分。其他很多事情是顾不上的。刚开学时,我给自己定了项纪律:不写文章,不看课外书。我知道这对我是困难了点,但我没有别的办法。我不反对高考,也不抨击教育制度,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懂得农民的心愿,因为我知道我的许多同龄人是连初中都上不完的。我虽然不把"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话挂在嘴边,然而我心中是深深懂得的。抨击教育制度是贵族的权力,但不是我们的。现实把我们逼到了一个无奈的路口,我们却不得不毅然踏上征程。

这样单纯而忙碌地过了一两个月,我一直努力让自己像那些热爱学习的好孩子一样,整天把脑袋埋进书堆里,对周遭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然而,两个月过后,我终于发现那对我是怎样的一种煎熬。我实在无法每天面对只高考时有用,而其他地方毫无用处的学问。忽视自己的兴趣与理想,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不是我的风格。于是,人满为患的教室里,在别人看书做题的时候,我却默默地写下一行又一行的字句。然而我是能辨别轻重缓急的,长的东西太费精力,暂时是写不得的。我试图在分数和写作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我想我做的颇为成功,因为即使我经常写点东西,在班里的名次也不会低于十名。但是我却收获了更多的乐趣,在通往高考的路上,我邂逅了更多更美的风景。

日子从夏末滑向初秋,又从初秋滑向深秋,我始终独自穿过所有的日子。我常常一个人,走过校园的花草,回到住处或去吃饭。思考许多事情,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生命的真正厚度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是你从生活中体验到了什么;比如人生短暂,要把时间花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比如人生就像一部电影,只要精彩,故事情节是什么都无所谓。这些毫不起眼的感悟,对我以后的写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那些人声鼎沸的早读课上,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远了。我总是在背书的闲暇时想到小说的构思。我想到"我"到达一个陌生的镇子,看到那里的人歇斯底里地袭击教堂,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后来"我"进入教堂,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于是我把它写下了,就是那篇《荒诞》。后来才知道,那是有些卡尔维诺风格的。但在此之前,我却是连卡尔维诺的一个字也未读过的。至于其中的寓意,我至今也不大明了。我喜欢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浮想联翩。

后来,又一个奇怪的念头闯进了我的脑海。我想写一个故事,一个对世界绝望的人跳楼自杀,描写他几十秒的心理变化,最后在落地的前一秒,他突然又不想死了。这样的故事当然是恶毒的,然而心慈的我却是珍爱这种构思的。只是试着写了几段后,才发现这项工作的艰难。在短短的是几秒钟之内,让一个心灰意冷的人突然对生活产生依恋,却是不易的。我写了几个版本,写了两三次,终究是没能完美表达自己的思想,留下了若干残本,这篇小说也就不了了之了。

高四的日子毕竟最像高四,终归是要忙起来的。每天必须面对数不清的书本和试卷,虽然时常写些文字,却渐渐感觉时间并不充裕。几次模拟考结果都不能使我满意,所以我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笔,全力以赴拼命学习。不过,不安份的性格却又发挥了作用,周末的闲暇时间里,我时常跑向附近的"席殊书屋",去翻翻书。进门迎头的便是一摞又一摞花花绿绿装帧精美的畅销书,让我头晕眼花。那样的读上两行,我就不得不合上书页。后来我跟朋友说,每次进书店我都是拣写的差的看,以此为鉴,自己绝不写那种文字。

鲁祯智(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