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虽然是大家都是「第一次」,但是就运作手法上,几个洋行出身的电影爱好者可一点也不含糊。
故事主要脉络,抛弃原案,根据经过观众验证的「枪毙阎瑞生」的新剧情来改编。
主角挑选上,陈寿芝更亲自上阵。原来,发起人陈寿芝不但和阎瑞生同职业,平时与阎瑞生更是私交极密,甚至据说面貌都颇为相似,而另一个犯案者,也挑选同职业的邵鹏来担任。
不仅主角,配角挑选也颇为费心。「王莲英」的扮演者,挑的就是王莲英的一个已从良的小姐妹,甚至,朱老五自己亲自上阵,在电影中扮演了自己。
甚至整个拍摄过程,都尽可能采用实景拍摄。
而在电影播出前,「研究社」更在当时上海影响力最大的《申报》和《新闻报》上刊登巨幅广告:
阎瑞生这出戏,谁不爱看?影戏这个玩意,谁不欢迎?
各舞台上所演阎瑞生这本戏,都是敷衍时刻,要连看二三夜工夫才能看完。我们用最经济的法子来做这出戏,只费一次工夫可以看完。
这出戏共分十大本,是我们费了六个月的经营,几万元的资本,合了一百余人的心血结晶,扮演的明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而且阎瑞生、莲英两个角色,面貌都是一模一样。
尤其难得,各种背景如福裕里、跑马场、麦田、佘山泅水、徐州车站、上海地方检察厅、龙华护军使署……都是实地真境,和画出来的假背景不同。
机会难得,诸君请勿交臂失之。
简单直白,要点清晰,就算以现在眼光看,也算是文案佳品。
「阎瑞生」播出当天,《申报》又刊登了一则《甘维露律师代表中国影戏研究社启事》,史无前例的声称,对任何危害研究社权益的行为采取法律手段,又成为当天话题焦点。
然后,在最初播出的一周里,更不断刊登消息,再三申明:「阎瑞生」影片将运往外埠,在上海播出时日无多拉。
这一下,「借势宣传」、「制造话题」、「软文推广」、「饥饿营销」……一个个都给用上。
--
6、
自然,「阎瑞生」电影一出,效果拔群。据传,当时上海滩,如果没看过这电影,在大街上都不知道跟人聊什么。
整个电影的拍摄,历时6个月,广告上声称花费数万,其实一共投资了3000大洋,而播出第一周,就收入7000大洋,净赚4000,再没有更好赚的生意。
不但自己赚钱,「阎瑞生」更掀起了中国长故事片的第一波制作高潮。大量资本转投电影,2年内,接连出现了8部。
--
7、
「阎瑞生」虽然卖座,却风评不好。
虽然是电影形式,甚至还借鉴了欧美悬疑片的拍摄风格,但其骨子里,「阎瑞生」其实还是中国传统「警世故事」的模子。这个模式,虽然讲求「天网恢恢、报应不爽」,却在描写「罪恶」时,总是颇为用功和逼真,而最后的报应又总是来的太快,一般不大起得到警醒的作用。
而用电影拍出,反而更逼真,也更猎奇,所以免不了被骂「诲淫诲盗」。
电影大卖,很快就有模仿者出现,第二年,「张欣生」放映,故事构架、情节设置,都与「阎瑞生」相似。
只是「张欣生」作为跟风之作,更加没节操,剧情更奇特,场面更血腥,以至于有人上书教育部,痛批其
写者必欲取穷凶极恶,描写尽致,宣扬其姓名,流传于世界,此尤不可忍矣。
北洋政府一看事要闹大,紧急出台电影审查制度,结果,已经播出一年的「阎瑞生」,受「张欣生」牵连,一起被禁掉了。
不过此时,「中国影戏研究社」的众人,已经在捞了一笔后就地解散,陈寿芝、邵鹏两人更推出影坛。其他人虽然留在电影界,甚至有些成为中国二三十年代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但也与「阎瑞生」和「中国影戏研究社」没什么关系了。
而「商务印书馆影戏部」,自「阎瑞生」后,再没拍过卖座的电影,又因为影棚起火,后来干脆倒闭了。
--
8、
这里再插个小段。
「阎瑞生」案,从事发到阎瑞生被抓获,最初报纸只是简单报道,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
但,当时的北洋政府,正被五四后一直不断的各种学运工运搞的焦头烂额,警察厅因为直接参与各种维稳和镇压,更一直被人记恨,形象极差。弄得当警察在社会上被人看不起,地位低下,自己人也抱怨连连。
于是,警察厅一拍脑门,想着借助「阎瑞生」案,重塑警察高大上的形象。
在警察厅的授意下,报纸第一次将杀人者「阎瑞生」和受害者「王莲英」两人的照片一起公布,配合细致的案情描写,登上头版。警察厅更将对阎瑞生的审问记录透露给报纸,任报纸添油加醋后发表。又多方采访两人的熟人,想尽办法,尽量将内容往奇葩的方向带。于是,这个本来已经平寂了许久的案子,忽然就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只是与警察厅想象的不同,「阎瑞生」案大热后,人们非但没有称赞警察厅的英勇明智,反而出现了许多抨击社会治安恶化的声音。结果,警察厅的整个努力,只成了为「阎瑞生」电影的嫁衣裳。
--
9、
「阎瑞生」案在北洋上海影响极大,电影被禁后,相关戏剧依然演出很久,近一个世纪来不断改编,甚至郭德纲前几年还讲过其单口相声。而且,据说姜文的下一部电影又要将此事重提。
而我在看了整个案情后,却认为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富商之子朱老五与妓女王莲英交好,花重金助其登上「花国总理」之位,但也因此被自己的父亲朱葆三得知。
朱葆三白手起家,恨极此事,要朱老五从此断绝与王莲英的来往,哪知王莲英怎愿放弃此等金主,百般纠缠不休。
朱老五无奈,有意介绍其与阎瑞生等一干朋友认识以便脱身。王莲英初以为遇上新金主,哪知阎瑞生因生活无度,是个外表光鲜的穷光蛋。王看轻阎瑞生,阎心中颇有不满。
这边,王莲英又返回纠缠朱老五,于是朱老五暗下狠心,篡夺阎瑞生,将王莲英拉出去教训一顿。而这天,王莲英看到阎瑞生开的是朱老五的车,以为朱老五回心转意,轻信阎瑞生,被拉到野外。
阎瑞生本也只想让王莲英知道利害就行,哪知王莲英以为阎瑞生窝囊,辱骂有加,阎瑞生气不过出手过重,遂生命案。
案发后,知道全过程的朱老五积极为警局提供线索,又动用家里关系,一推六二五,还落个协助破案的好市民形象。
而阎瑞生被塑造成罪恶典型,与同伙一起被枪毙。
恩,这只是脑洞中响起的呜呜风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