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与“龙门账”
傅山,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他参考当时官厅会计的“四柱清册”记账方法,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
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指全部收入;
“缴”指全部支出;
“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
“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
当时的民间商业一般只在年终才办理结算(称年结),年结就是通过“进”与“缴”的差额,同时也通过“存”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进”大于“缴”就是盈利,反之则为亏损。它与“存”、“该”的差额相等。就是:进-缴=存-该。
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
“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4]
术到高时疑为仙
偶翻清代徐昆所著《柳崖外编》,上有“青主先生”一节,颇述先生晚年奇事,或有怪诞,然亦可一窥先生老来医术精深,几欲成仙之境。
先生精医,晚年以医见者见,不以医见者不见。一日,有抚军母亲有病,请先生至。先生诊脉毕,怒曰,如此年纪何以得此病!拂袖欲去。抚军强留婉叩,始告之,太夫人乃相思病也。太夫人听了,在内叹息一声,说先生真乃神医也,我于昨日见了死去多年丈夫的鞋,才得此疾。先生释然,一帖而愈。
又一民妇,因夫好赌夫妻吵闹,遂成气鼓,夫问诊于先生。先生随便从地上捋了几把草,告之曰,你在妇前用慢火煮之,颜必和,声必下,侍奉好饭菜外,每天需煎煮10次。过了不到3天,妇人的病就好了。有人问其中的道理,先生说,我不过以草为媒平其心和其气罢了。
又有一少年,正在筑土盖房,见先生经过,就说,都闻先生精医,为什么不装病一试呢?遂从高处跃下。旁边的人过来请先生为他诊治。先生一望,说这是个死人。围观者哄笑不已,先生又说,他肠断了。果然还未抬到家,人就已死了。
先生的儿子名叫眉,先生因为看出他寿命不长,故给他取字叫寿毛。一天,寿毛仿写先生字体,放在先生桌上,想让先生一辨真假。先生见之,忘了不是自己写的字,惊惧地大叫,我难道快要死了吗?为何这字如此没有生气?寿毛告之,这是他自己写的时,先生不由大声痛哭起来,不久寿毛真的死了。[5]
傅山煮石头治病
清初,太原有个女子叫粉莲,因受了丈夫李小牛的气得了病。李小牛请了许多医生都没治好,就去请傅山先生。
傅山说:“这个病,不见病人也能治,只是我手头药味不全,你去捡一块鸡蛋大小的深色石头,用温火煎,水煎少了,再添上继续煎。啥时候煮软了,你来拿药。千万不能让水干了,要人不离火。”
李小牛捡了一块鸡蛋大小的深色石头,但是添了七七四十九次水,石头还没软。妻子坐起来问:“是不是煎法不对?”小牛说:“傅山先生就是让这样煎的。”妻子说:“要不,我看着火,你去问问。”说着下了炕。
小牛去问傅山先生:“已经煎了两天了,药引怎么一点也不见软?”傅山反问:“现在谁替你看火?”“我妻子看着呢。”“她病已好啦。此病要治首先得消气。她见你那么没明没黑地煮石头,气就消了。气消则肝木苏,肝木苏则脾胃自然运谷。她能替你煮石头,说明病已好了。”
小牛回家一看,妻子病果然好了。[6]
傅山先生游芦芽
傅山先生久有游芦芽山之念。他有一首《雪夜》诗,其中有这样2句:“蒙松石磴老,梦寐芦芽松。”想到自己眼看就要在崛峒石磴来往之间衰老,更加向往芦芽山如海的松树,总想一游。傅山先生游芦芽山的年代已失考。据侯文正先生的《傅山游踪漫录一则》推测,先生游芦芽山可能在六十岁前后。当时全国性的抗清斗争已趋于尾声,傅山在此前后曾游华山,登北岳,目的在于消愁散闷,以畅心胸,不同于四五十岁时为进行秘密抗清活动而云游四方的情形。
傅山先生游芦芽山,取道静乐北上,途经宁武县石家庄(今为石家庄镇),经北沟滩村、西庵村(二村今属西马坊乡镇)上芦芽山。其中《西庵》一诗为证“禽向岩无句?神山秘不传,芦芽山一到,幽韵与谁言? ”
傅山先生一到芦芽山,便觉得幽韵无穷。山涧中流淌着消融的雪水,高大的松树染绿了天空。雪化冰消,云杉浓绿,这是芦芽山初夏之景。
登芦芽山要经过无边无际的林海。在绿色森林的照映下,天上的云、山间的溪,仿佛都被染成绿色,枯裂的老树像一条条虬龙。这是傅山先生对芦芽山的突出印象。傅山先生在林间行路常遇到眼前无路可走的情况,不知该往何处去。试着钻过一片树林,突然又见到了林间小道。渐往深处走,树林更繁密,树缝中露出一线蓝天,仿佛蓝天从树缝中“漏”了下来,林间积雪尚未化尽,药苗却穿过残雪,开出红花。如此幽奇瑰丽的美景,使先生兴致狂发,思酒如渴,竟然生出了“醉死花丛中”的奇想。但此时身边并无酒,酒在数百里之外的地方。然而,那里却没有松树。有酒处无松,有松处无酒。于是,先生只好移志移情于美妙的大自然了,以此来排遣心境。
傅山先生游芦芽山时,还欣赏了当地的山葡萄,将其比作美丽的小心翼翼的少妇,生怕有一丝半点失态之处,更叫人觉得怜爱。还品尝了当地的银盘蘑菇,感到它味道鲜美、浓烈、隽永,超过了南方美味江瑶柱。为此,傅山先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傅山先生游芦芽山时,芦芽山中的毗卢佛道场已毁。但是,芦芽山的磅礴迂回、绿色林海、雪中红花和幽美隽秀的自然风景,已将先生醉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