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是陕西省的汉族传统民居形式之一。具有十分独特的汉族民俗文化和民族
风情。延安的窑洞分土窑洞,砖窑和石窑洞。石窑洞是用石条或砖做成的,坚固耐
用。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 层文化
,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
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 上刨挖,
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窑洞里的陈设,非常简单,有木桌、木椅、土炕和农家的一些物什。挖窑洞时,先
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向纵深挖掘。一般窑高3米、宽3米、深6
至8米。门窗用木框,窗户上糊纸或镶玻璃。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为人们创造了一
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
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
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
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
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
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
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
。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箍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
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
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
筑形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