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剪纸

家乡区县: 陕西省安塞县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览会。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纸形式多样,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安塞剪纸按应用和内容分四类。
第一类,春节用于美化环境

春节是安塞妇女显示技艺的最佳时节,不少家户住室就成了剪纸展览室,剪纸内容多为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保平安、镇邪恶的老虎、狮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二类,装饰洞房

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的剪纸最有讲究。寓意最深、最有趣的是窗子中间间的“喜花”和窑顶的坐帐花。“蛇盘兔,必定富”。十二属相,蛇又称小龙,龙为阳,男性,兔为阴,女性,是男女婚配之意。曹佃祥的《骑猪娃娃》,娃娃一手举鸟(阳),一手举蝎(阴);猪则寓意多子多福。
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装饰

过年都要给神龛上剪个门帘贴上。图案内容上,常用的贯钱、福连万字、云头、鸡、鱼、猪、灶狗等。还有门补、镇宅老虎等。
第四类,手工艺品底样

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的底样,同样是一幅独立的剪纸艺术品,常见的有枕花样、鞋花样、针扎样、裹肚花样等。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塞剪纸已开始从传统用途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品,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眯,被誉为“群芳母亲”,有“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之称。
通过对大量民间剪纸的整理和制作,已有100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户央美术学院等馆收藏,《延安人民的怀念》大型现代剪纸,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许多国外人士纷纷购买收藏,人称“具有生命力的陕北高原山菊花”。1993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1985年冬,曹佃祥、白风兰胡凤莲、高金爱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学表演,1982年法中友协邀请李秀芳赴法访问。她在法国雷恩市国际博览会上的表演,令法国市长惊讶不已,拿出她的剪刀反复观看,看是不是装了电子计算机。人们排起长队购买她的作品。
1995年,曹佃祥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90年代后,安塞剪纸的题材也有了重大发展。它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特别是以革命圣地及领袖人物为素材的剪纸等艺术品,为延安旅游业增添了新的观赏内容。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陕西省安塞县的李秀芳和高金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sogerdm(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