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阳泉20年之变化

家乡区县: 阳泉市矿区

阳泉,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然而,当这座“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城市,自己却变得“千疮百孔”,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步履蹒跚,力不从心。

困境中,阳泉的经济转型迅速上道。从“煤”字转起。“煤”,是阳泉经济绕不开的话题。阳泉小的煤窑,最多时达500多座,几经裁减,还有158座。金融危机使煤炭产业受到重创,阳泉适时地借助省委、省政府兼并重组煤矿的政策与时机,关小上大,将158个矿压缩到50多个,使这一传统的支柱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煤相生相伴的电力、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也在转型中得到了提升。

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全省三大主力电厂之一的娘子关4×100MW发电机组一夜之间关闭,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河坡电厂2×50 100MW发电机组也已列入关闭计划。代之而起的是建设一座2×60万kW电厂和一座2×30万kW电厂;盂县总投资76亿元建设的煤电化建材循环经济示范园,建成后可产电石50万吨、PVC40万吨、烧碱40万吨、石灰50万吨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在全市着力推行的“百项工程”当中,被列为省工业转型发展技术改造重点项目50个,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7个。

民企“煤”转“农”。一直从事能源开发、房地产开发的华通集团,投资33亿元,平山填沟,把昔日的深坑废矿,荒山陡坡整治成大块良田,已造地5000余亩,计划五年造地5万亩,建设2.4万亩日光温室,使之成为晋东地区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建设60万只蛋鸡的养鸡场和50万头生猪的养猪场,解决有机蔬菜生产用肥问题;同时开工建设复合肥厂、饲料厂、肉联厂、育苗厂等,形成循环高效农业圈。同样是搞煤炭运输起家的白冰祥,投资1500万元,办起了余康养殖有限公司,猪存栏达万头,每年可提供优质种猪5000头、商品猪8000头,带动200余中小养殖户。“煤”转“农”现象,带给农业的不仅是投资的加大,“煤企”老板转身搞农业,将工业化的管理带给农业,对传统农业形成了冲击波,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现代服务业崛起。随着阳泉钢铁公司的破产,桃河北岸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商城,成为阳泉城市的一个亮点;随着娘子关电厂的关闭,千年古关的开发也有了进展,投资10亿元开发娘子关旅游项目即将付诸实施,一个关、水、洞相联的旅游景点将呈现给世人;藏山投资两亿多元的开发已接近尾声,今年藏山的游客比往年增长了三成以上;大阳泉、小河、官沟等古村落开发正在规划当中;一大批商城、写字楼也在招商之中。现代服务业正在晋东这个昔日的“煤城”崛起。

现在的阳泉经济,尽管“煤”的成分还很大,但今日之“煤”非昨日之“煤”,“黑”色产业正在变“绿”,一个多元化的支柱产业格局正在形成,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循环经济正成为阳泉的基本经济形态。

点击进入:我的能力秀主页      我的梧桐子文章

李梦露(2014-11-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