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法对《李尔王》的解读很靠谱。《李尔王》一书的主题是“暴怒”,由于付出了无法得到回应的爱而对世界、对自己的疯狂报复。李尔并不傻,也并不轻信,他对两个大女儿的虚伪心知肚明,也十分清楚如果国土不在三个女婿中间划分,会导致国家的内战。(更不必提把女儿嫁给法国国王这种政治上灾难性的做法)。但他的锦囊妙计输给了他自己的本性。当李尔发现他柯狄利亚并不能同等程度的回馈他的爱,甚至不愿意形式上的满足他的期望的时候,他很敏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期待与实际得到的回应之间的落差,所以那一瞬间就被暴怒支配,而这一支配开启的灾难,如后边的剧情所表现的那样,没有给剧中的人物留下什么选择的余地。
李尔王在随后所有剧情中的表现都是在向柯蒂利亚撒娇,或者说是用行动书写一封巨大的情书。他觉得柯蒂利亚和自己最相似、最理解自己,那么也应该像他自恋那样爱自己。然而柯蒂利亚对此表示明确拒绝,因为她做不到,也不愿意撒谎。这件事对李尔的掌控感和自以为了解一切的全能感是极大地挫败,已经习惯于被迁就的李尔并不能忍受他臆想中的计划被打乱。他的计划其实原本就不是愚蠢的看谁表达的忠心最夸张就把国土分给谁。一切早就是定好的,他把所有都留给小女儿了,但是他需要小女儿爱他,超过他自己以为的限度。第五幕,李尔和柯蒂利亚都沦为阶下囚的情况下他却表示狂喜,是因为透过他不合情理的自虐和自暴自弃,终于从柯蒂利亚那里又确认到了爱,在这个时候,在李尔接近毁灭的时候,他才获得满足,他和他所期待的爱都是无法持久的。我们必须记住,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轻信,除了傻乎乎的老格罗斯特被自己的儿子卖了,所有人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只是没有办法对抗自己的天性,也就是自己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你不能指望李尔不暴怒,他也许疯了,但并不傻。《李尔王》也并不是一出亲情剧。莎剧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会给你虚假希望,让你觉得你会成为什么不同于你的人:更糟的或更好的。李尔能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是早点认清自己,认清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渴望爱的变态,这是他悲剧的重要原因,却不是唯一的根源。
《李尔王》里“李尔”这个角色对应的是国王的傲慢和暴怒,弄臣这个角色其实是李尔王精分的产物,代表他的理智,李尔王死掉了,弄臣也“被吊死”了。他的三个女儿和他一样的感情用事。柯蒂利亚把法国军队引入海峡对岸是政治上近乎灾难的做法,然而她却(在明知道法王狼子野心)的情况下依然引狼入室,只是为了拯救李尔,这一点李尔是看在眼里的——但是李尔和柯蒂利亚都必须死,因为法军必须战败,否则英格兰将毁于一旦。雅法很正确的指出,处死李尔父女(尤其是柯蒂利亚)是埃德蒙最后的“正义”之举。李尔的两个大女儿为了埃德蒙毁灭自己,却只换来这个渣男蔑视。这部剧里唯二不感情用事的人物其实是埃德加和埃德蒙兄弟两个,而非常讽刺的是,这两兄弟的相似性高于他们愿意承认的地步。虽然埃德蒙对星座决定人命运那一套十分的蔑视,其实他和埃德加的区别就是名分上的。埃德蒙真的格外邪恶吗?与其说他是反派,不如说他对什么都无所谓。他是个没有感情波动的人,对自己的命运也没有什么坚持。他的整个动机出自于类似恶作剧一样的恶意,他从头到尾没有失控过、没有失去过冷静,在结尾的时候说要“违背自己的本性做好事”,那他是忏悔了么,根本不是,因为他发觉整个戏剧就是一个笑话。李尔渴望来自他人的爱,但是却是容易受伤的、容易爆怒的,用心理学黑话来说就是宜人性差。埃德蒙与他完全相反,他不需要任何人来爱他,但是却能够得到所有人的信任和爱。如同哈罗德·布鲁姆注意到的,在整部剧里,埃德蒙和李尔两个人从没说过一句话。他们两个人尽管被同一个命运捉弄,却不需要为对方的下场负责。这两个人说到底是完全没法互相理解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