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保宁醋、张飞牛肉、桂花蒸馍是阆中三宝,那么巴象鼓舞、川北灯戏、川北王皮影就是阆中文化的土特产,让人回味无穷。 川北皮影戏是中国地方皮影戏的一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说起皮影,很多人会想到粗犷秦腔里刀枪上阵的陕西皮影。其实在中国,皮影大致分为陕西、湖北、四川三派。四川的川北王皮影始创于康熙年间,是全国唯一以姓命名的皮影。它的第六代传人王文坤聪明好学,曾经打破常规把皮影影偶身高增大一倍。其身高1.5尺左右,雕刻精细,人物造型生动,线条清晰流畅,色彩鲜亮协调,构图完整统一,每件皮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1988年奥地利举行世界民俗文化交流演出,王文坤的皮影艺术团应邀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7天,在当地引起轰动。此后,王文坤又应邀在奥地利巡演22天,川北皮影名噪四方。现今在阆中活跃的川北王皮影剧团,就是皮影大师王文坤的传人。每天定时定点为来阆的游客表演。他们戏班组织是松散的,演员都是农民,唱的是时代流传下的歌,从唱腔到皮影人整个儿是原汁原味的。尽管是商业演出,他们仍基本保证了川北皮影的本色。能让这种原始得让人感动的民间艺术,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竹枝词《看灯戏》云:“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趣生”。阆中老观被称为川北灯戏的窝子,每当农村收获季节,灯戏艺人在田头或院场点亮写有“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等字样的大红灯笼,打起锣鼓,拉起胡琴,便演起滑稽逗趣、热闹非凡的灯戏来。川北灯戏历来的作者和表演者多出自农民,因此,剧目更多的是描写凡人小事。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喜剧多、悲剧少。表演艺术贴近生活,无固定套式,综合巴渝舞、杂耍、猴戏、木偶、皮影、“跳端公”等形式。具有质朴的乡土气息,热烈欢快的情调,形成其传奇性、写实性、夸张性、幽默性和风土民俗相容共存的特有风姿。
在阆中古城里杜家客栈的民俗堂会上,民间艺人演绎的川北传统戏曲让游客深深地感受到阆中文化底蕴的厚重。
我的能力秀 http://wm23.cn/zhenghong
我的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76225009.html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12734728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