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上海,未必要去东方明珠塔,上海老马路里也藏着历史典故,藏着上海的情调和上海的味道。
透过顾定海、张林凤编著的《那些永远的上海老马路》,武康路、衡山路、余庆路、淮海中路、汾阳路、桃江路、复兴西路、东平路、永嘉路、湖南路……那一条条永远的老马路,像一个温和的老年人在给过往的行人讲述着古老的上海所经历的风雨。
在上海世博会主设计师马丁·罗班看来,“每栋建筑都应讲述它自己的故事,而中国绝大多数建筑都缺乏故事”。上海的老马路和老马路上的建筑,就在无声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传承着上海与众不同的情调和韵味。
据《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记载: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RouteFerguson),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1943年改现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作为曾经的法租界,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
衡山路很出名,虽然与它毗邻的是上海繁华的商业区淮海路和徐家汇,但衡山路似乎比前者更出名。如果说淮海路和徐家汇是肆意蔓延的喧嚣与繁华,那么衡山路则是留守在它们身后的幽静通道,在幽静中却又不失文化的韵味,细细品下来更让人流连忘返。不宽的马路,干净的街道,两边风格迥异的建筑,各类休闲酒吧与特色小店更让衡山路蒙上浓浓的“上海情调”。
衡山路上隐匿着很多历史久远的老公寓,他们如隐士般在岁月变迁中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姿态。汾阳路之于上海,也有“音乐之路”的美称。这里聚集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等音乐重地,行走在这条马路上,能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音乐符号:马路两旁的琴行、乐器铺,邂逅的路人或背着提琴,或提着风琴,耳边萦绕着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一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这里堪称百米一景,在这条不足千米的幽静道路上,汇聚着十余处风格迥异的建筑,每一幢建筑犹如一个灵动的音符,在千米的五线谱上演奏着建筑和历史相得益彰的交响乐曲。”
那一条条老马路,一幢幢老建筑,无不是一段段最真实、最鲜活的历史。留住那些永远的上海老马路和老马路上那永远的建筑,实际上就是留住上海文化的“根”。《那些永远的上海老马路》编者不但将老马路的由来、历史等娓娓道来,书中还加入了旅游小贴士,读完此书,让人有一种“‘游荡’老马路,‘白相’上海滩的冲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